首页  >>  成果登记  >> 工作简讯

《科技成果工作简讯》第74期

科技成果工作简讯
2011年第2期  总第74期       2011年1月22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办
国家科技成果网承办

本期要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011年广西科技活动周开幕
  辽宁省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人民大会堂里灯光璀璨,鲜花吐艳,气氛庄重而热烈。奖励大会开始前,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
上午10时,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首先向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主持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师昌绪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0项,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3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73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1项、二等奖239项;授予5名外籍科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1年广西科技活动周开幕

  1月7日上午,2011年广西科技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技表彰奖励大会在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马飚,科技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郭向远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郭向远在会上代表科技部致辞。他指出,“十一五”期间,广西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科技创新环境日益优化,科技基础条件不断夯实,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公众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已经成为支撑和引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结合“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广西的科技发展要求,科技部将进一步加大对广西科技创新、科技普及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广西科技事业发展。
  马飚在讲话中指出,在总结“十一五”成绩经验、开启“十二五”新征程的时刻举办第二十届广西科技活动周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期间,广西加快创新型广西建设步伐,科技事业取得了重大发展,实施第四轮创新计划和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攻关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攻克了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制成功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十一五”以来取得的科技成果,为保持和扩大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他强调,“十二五”期间,广西将进一步坚持科教兴桂战略和人才强桂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大会共表彰2010年度广西科学技术获奖项目142项。其中,“‘五菱之光’系列微型汽车自主研发及制造”和“广西三号、广西五号无籽西瓜品种选育及应用推广”2项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等5项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桉树无性快繁技术产业化”等34项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相思树种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等76项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此外,还表彰奖励了10位获得广西“金绣球奖”的来桂国(境)外专家;10名2010年度“科技种养大王”和60名科技种养能手等。
“广西科技活动周”既是广西各族人民的科技节日,又是广西开展科技“引智、引技、引资”工作和进行科技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从1992年开始,连续举办了20届,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至2010年,共举办大型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交流交易会30多场次,举办各种活动近400项次,展示交流成果49242万项,签订合同、协议2097项,签约金额181.19亿元,引进智力人才8508人次,引进资金 25亿元;参观展览人数达105万人次。(稿件来源:广西区科技厅)

辽宁省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2010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1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比200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之后,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试点省建设,2010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沈阳、大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目前,全省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总数达到878个,比2005年翻两番。
  “十一五”期间,通过大力加强自主创新,辽宁省在工业领域攻克了大型铸锻件可视化铸造、低成本多晶硅制备等60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出盾构机、重型燃气轮机、90型船用曲轴、五轴联动高档数控机床、百万吨乙烯装置等200余项重大装备和新产品,申请专利400余项,有力地提升了辽宁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IC装备、光伏等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
  在科技成果越来越多的同时,辽宁省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也不断加速。过去5年间,辽宁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居全国第四位,省政府重奖了271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这批项目共解决了607项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821个,实现销售收入799亿元。全省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在20%以上。
  辽宁省决策层坚持走以科技要素凝聚其他生产要素的发展之路。2008年以来,由辽宁省科技厅牵头和地方政府共同规划建设了本溪生物医药、万家数字技术、抚顺先进制造、阜新液压、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器)、鞍山菱镁新材料、营口科技城、盘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抚顺碳纤维等9个特色产业基地。不到3年时间,9个基地已签约项目897个,总投资1589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337亿元。特色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辽宁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新城区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稿件来源:辽宁省科技厅)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