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登记  >> 工作简讯

《科技成果工作简讯》第68期

科技成果工作简讯
2010年第20期  总第68期       2010年10月22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办
国家科技成果网承办

本期要目
 “十一五”重大科技工程成果丰硕
  2010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成功举行
  2010年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十一五”重大科技工程成果丰硕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上海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升级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成果丰硕。
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抢占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
  “十一五”期间,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陆续启动实施,目前,重大专项已启动实施2500多个课题,投入资金400多亿元。
  经过几年的实施,部分重大专项已经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
  ——大飞机专项C919大客机基本总体方案已通过国家评审,国产材料研制、关键技术攻关等已取得突破,机头工程样机主体结构已研制完成并用于功能性试验。
  ——大型核电站专项在AP1000蒸汽发生器大锻件、主管道和钢质安全壳容器等重大部件研制上取得突破。
  ——油气开发专项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地震仪2000道主机等部分重大装备进入试制与组装阶段,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进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水污染治理专项突破了化工、制药等行业污染物减排多项关键技术,研发了节能高效污泥脱水机等一批污水深度处理设备,推动了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
  ——通过转基因专项的支持,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市场占有率已达93%……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表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我国整体创新能力,为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2.重大科技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十一五”期间,我国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攻克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粮食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为推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作用。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开展了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研发。“十一五”期间研究开发了40种重大或常见疾病的疫苗,已有2个获得新药证书并商业化。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重组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于2009年3月获得新药证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同类疫苗。北京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无细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于2009年3月获得新药证书,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同类证书的疫苗产品。
  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我国实施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集成创新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物丰产技术,在粮食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在全国12个粮食主产省“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建设面积达6.8255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8.68万吨,为我国粮食连续多年的恢复性增长和丰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3.大科学装置:有力支撑前沿科技研究
  科学仪器设备是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和基石,现代科技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科学仪器设备的强力支撑。“十一五”期间,我国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自主研发科学仪器设备,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升级改造工程、上海光源……这些大科学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显著提高了我国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得到国际科技界的高度认可和广泛赞誉。
  这些大科学装置在支撑前沿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星系物理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世界一流的观测设备;我国自主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为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创造了条件……
  依托这些大科学装置,我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已取得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如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合成了11种近滴线稀土新核素,核素质量测量精度达到10-6量级,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技术应用领域,大科学装置建设、运行中发展出来的高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装置在航天、材料、农业、国家安全等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稿件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成功举行

  2010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以下简称“科交会”)于10月11日-12日在长沙成功举行。这是继2007、2008、2009科交会成功举办后,由国家教育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四届全国科技成果转化盛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宣布“2010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正式开幕。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国家科技部副部长杜占元,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触摸电子球启动展馆。湖南省徐守盛省长、科学技术部杜占元副部长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开幕式由郭开朗副省长主持,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致辞。长沙市和4所“985”高校在开幕式上签订了合作协议,6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签约。
作为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前三届科交会共吸引了318所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48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科技中介机构和投融资机构代表约1.6万人参会,参观人数达16万人次;共收集发布科技成果、技术需求、融资需求超过2万项,签订科技合作项目587项,签约金额达564亿元。通过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调查,项目履约率达到81.8%;新增产值360亿元,新增利税51亿元,新增科技成果350项,新增就业岗位3.67万个。
  本届科交会共收集和汇编科技成果7313项,展出1827项;收集技术需求541项,对外发布278项;收集投融资需求260项,对外发布219项。签订各类科技合作项目260项,签约金额达252亿元。会议还组织了十余场科技成果对接洽谈会、投资推介会和经验交流会,现场解决和协议解决了160余项技术难题,进一步拓展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
(稿件来源:湖南省科技厅)

2010年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


  为把握和适应国际技术转移的新态势,探讨有效的国际技术转移新思路和新模式,并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积极交流和运用国际科技资源,推进科技成果的扩散及应用,进一步推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2010年国际技术转移大会—中国•上海”于2010年10月13日—14日在上海举办,大会以“世博科技与国际技术转移——共同的发展机遇”为主题,围绕实施国际技术转移的积极意义,学习和借鉴各种技术转移有效方式,如何突破国际技术转移障碍。深入展开相互间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本次大会由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政策法规司、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等单位主办,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转移服务联盟、中英创新计划(ICUK)、上海市虹口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承办。
大会根据技术转移的三种主要类型和一个共性问题确定了四个主题,采取圆桌会议形式,就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中外大学技术转移的成功方式和发展方向、基于非赢利性的创新服务网络的技术转移模式和经验(EEN模式)以及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展开专题讨论。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陈林豪副司长、上海市科委徐祖信副主任在会议上致辞。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国亚太技术转移中心、英国驻华大使馆、奥地利研究与技术发展委员会代表发表了专题演讲。全国59家技术转移机构;26所大学、13家科研院所;44个地方政府有关部门、50家企业以及65位外宾合计250人参加了大会。
(稿件来源:上海市科委)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