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果登记  >> 工作简讯

《科技成果工作简讯》第20期

科技成果工作简讯
第20期        2008年10月20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办
国家科技成果网承办

本期要目
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在深圳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取得圆满成功1
 第10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参展实物和模型内容简介••2
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在2008年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展出获好评•4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在深圳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取得圆满成功

        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08年10月17日在深圳落下帷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奖励办组织了部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成果和国家科技计划重大科技成果参加了此次深圳高交会,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来武,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张景安等领导同志观看了展览。在展出的6天时间中,有近10万观众参观了奖励办展区,他们在展板和模型前认真观看,在“高速动车组模型”、“绕月探测卫星模型”、“歼十飞机模型”、“集装箱自动化码头模型”以及“奥运珠峰火炬”前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在国家科技成果网前咨询提问。
        今年是高交会10周年华诞,本届高交会突出“科技改善民生、创新改变世界”的主题,重点展示了信息、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航天航空、海洋经济等方面的技术与成果,展现了高新技术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与引领作用。
        在本届高交会的闭幕式上,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奖励办荣获了大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 “奥运珠峰火炬”等8项科技成果获得了“优秀产品奖”。
        本届高交会是一次展示和交流高新技术成果的盛会。据组委会统计,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个代表团、3100多家参展商和2500多国内外投资商参加了展示、交易和洽谈,参观人数达55.2万人次;包括47家中央媒体、37家境外媒体在内的200多家媒体、1000多名记者参与了报道。参会国家和代表团数量,展示、交易和相关专题活动,都创高交会历史新高。
        同时,本届高交会论坛和讲座精彩纷呈,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的“部长论坛”、杜邦等9家国际著名企业的高层人才参加的“中外CEO论坛”以及 “资本市场高峰论坛”和 “中国创业家论坛”等,可谓精英名贤竞相献智,开拓创新共谋发展。
  

第10届高新技术交易会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参展实物和模型内容简介

1、奥运珠峰火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2001年申奥时中国人郑重承诺:“奥运”这一永恒不熄的火炬,将跨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达到最高的高度……!
        2006年1月17日,北京奥组委下达了《关于委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负责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珠峰燃烧技术攻关的函》,定向委托航天科工集团负责火种从拉萨至珠峰顶的传递、火炬在珠峰顶的燃烧所需的各系统,包括火炬、(高原、珠峰)火种灯、引火器和圣火台的研制工作。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系列产品和地面火炬燃烧系统的研制工作。
        2008年5月8日上午9时17分,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实现了航天技术在科技奥运中的完美展示。兑现了中国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为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做出了重要贡献。
2、珠峰火种灯(航天科工集团三院研制)
        珠峰火种灯利用暗火燃烧方式传递奥运火种,适用于海拔6500米~8900米区间。珠峰火种灯在行军和营地存放时,均应放在携带筒内,进行点火、添加燃料等操作时才从携带筒中取出。通过调整珠峰火种灯上盖出气面积达到在不同海拔高度控制燃速的目的。各营地的上盖出气面积由责任设计师约定。珠峰火种灯设计续燃能力为:大本营(海拔5200米)不小于10小时,前进营地(海拔6500米)以上高度不小于12小时,在海拔8300米~8900高度不小于15小时。
        珠峰火种灯由上盖、筒体(含挡灰板)、灰斗三大部分组成,附带提手、锁扣和携带筒。
3、高速动车组(铁道部)
        为加快实现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按照国务院确定的“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思路,中国铁路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院校的骨干和基础作用,搭建起世界一流的动车组技术平台,系统掌握了动车组总成、牵引变压器、牵引变流器、牵引电机等核心技术,并在空气动力学技术、车体与转向架结构强度技术、制动技术等多个项目上开展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形成了以主机厂为龙头,涉及上百个企业和冶金、机械、材料、电子、电气、化工等行业的产业链。
        目前自主研发的时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和谐号”系列动车组已实现了批量化生产。截至2008年9月,全国铁路共投用动车组142组,日开行列车480列。京津城际铁路运行的CRH2-300型和CRH3型“和谐号”动车组,运营时速达到了350公里,创造了世界高速铁路的最高运营速度。
4、环保智能型立体装卸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振华港机(集团)自主研发制造的高效环保型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系统统为我国自行研制的首座无人全自动化作业的装卸系统,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当代新技术。这个新型的高效环保型自动化码头,取消了现有自动化码头的复杂又昂贵的地面逐步显示的导航系统,而是将装卸系统置于轨道上用光缆和磁尺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导航,全过程用电驱动,彻底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世界首创环保型全自动化码头。在这个系统中,振华公司首创的分配机构最为成功,它替代了自动化码头最难处理的水平运输,极其昂贵、故障又多的自动导引小车。由于前沿岸桥采用了一次可吊两只40英尺箱的起重机,加上接卸平板车和堆场机械也是双箱型,从而使码头整个装卸效率比传统的人工操作要快得多,经测算,同一码头采用本方案的生产效率至少提高50%,堆场的存量提高25%,而且营运维修费用大大降低。
5、绕月探测卫星模型(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月球探测工程中心)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绕月探测工程是中国航天继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绕月探测工程的工程目标: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颗环绕月球的探测卫星;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为月球探测后续工作积累经验。工程的主要科学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7年11月7日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嫦娥一号”卫星在轨工作正常,并传回清晰的月球图片,标志着我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6、高清晰大屏幕显示系统(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该成果是一种适用于室内高端集中显示和监控场所的高清晰大屏幕显示系统,属于光机电一体化高难度系统产品,在全球首次实现驱动多达130个1024X768显示单元,将图像显示分辨率提高到一亿像素的规模。该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共申请专利100项以上(发明专利60项以上),授权专利40项以上。该成果的应用打破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已在国内外安装使用了1000多项显示工程,在国内室相关领域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在交通、电力、电信、水利、煤矿等领域以及在抗震救灾、抗击雪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在2008年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展出获好评

        为期四天的2008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于10月19日在东莞市科学技术博物馆降下帷幕。活动期间,围绕“科技融资对接会”、“产学研合作和对外科技合作对接会”,以及“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三大专题举办了10多项活动。其中产学研合作签约项目超过80项。
        2008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的主题是“热诚合作、推进创新”。作为本次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的支持单位,奖励办在展馆内专设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展区,与“科技投融资对接会”一起成为本届合作周的两大亮点。
        开幕式后,原国家科委顾问谢绍明同志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展”展区,他高兴地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虽然在奖励大会期间进行了广泛宣传,但知道的人毕竟有限,通过展览形式,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国家科技奖励,促进获奖成果的推广转化,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些参观者高兴地说,我们是第一次系统地看到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了解了国家科技奖五大奖项,看到了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文明进步。
        活动期间,国内外近百家知名的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私募基金、担保机构、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参加了活动,进行公司形象及服务项目展览展示;邀请美国硅谷及国内相关科技金融领域专家,围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与科技企业上市”相关主题,举办投融资论坛;组织银行、科技企业和投融资中介机构在专门区域发布相关项目;组织银行、创投、担保公司以及上市服务机构等与企业进行项目对接和签约。
        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自2002年开始举办以来,每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四届合作周上,企业与高校院所分别签订了20个、39个、74个和6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科技合作周现已成为东莞加强与海内外经济科技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展现东莞企业自身技术和产品、海内外高校院所发布科技和知识产权成果以及促进成果对接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