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报告编号
  基于高通量卫星的多场景应用关键技术 南京天际易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中电节评字[2025]第CG028号
成果简介
1、本项目来源于江苏省科技项目(产业前瞻与关键核心技术)——《高通量天基互联网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完善高通量卫星物联网系列协议、建设多频段地面信关站、升级卫星测控芯片、扩建生产基地以及打造典型示范应用,构建完整的卫星通信产业生态。
2、本项目围绕高通量卫星应用推进卫星物联网规模化落地,技术体系体现出系统集成创新和多领域协同的鲜明特色。
总体技术指标:(1)适配大波束及高通量高轨卫星;(2)回传速率最高超1Mbps(高通量卫星);(3)采用TDMA多址方式;(4)完全自主可控空口协议,具备物联网信道、动态共享信道和SCPC信道3种信道;(5)可传输短报文、语音、图片及视频业务;(6)采用扩频技术;(7)支撑0.1~0.3米超小口径终端;
(8)物联网前向信道:码速率:1.6~12.8Mcps,扩频比:4/8/16/32,符号速率:50~3200kbps,编码码率:1/3,1/2,3/4;(9)物联网返向信道:码速率:1.23~4.92Mcps,扩频比:4/8/16/32,符号速率:38.4~1230kbps,编码码率:1/3,1/2,3/4;(10)动态共享前向信道:码速率:1.6~12.8Mcps,扩频比:4/8/16/32,符号速率:50~3200kbps,编码码率:1/3,1/2,3/4;(11)动态共享返向信道:码速率:0.982~3.928Mcps,扩频比:4/8/16/32,符号速率:30.6875~982kbps,编码码率:1/3,1/2,3/4;(12)SCPC信道:码速率:1.2288~9.8304Mcps,扩频比:4/8/16/32/64,符号速率:19.2~2457.6kbps,编码码率:1/3,1/2,3/4。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3、项目在核心协议、国产卫星通信芯片和信关站组网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了高起点、强适应性的技术体系。自研协议体系有效解决了海量终端并发接入与资源灵活调度等难题,夯实了项目在物联网大规模场景下的技术基础。基于28nm及以下工艺的通信芯片具备跨波束调度、抗复杂干扰和极低功耗等特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多场景智能终端量产提供技术支撑。信关站实现模块化、智能化和云端运维,适配多频段和智能诊断能力,为大范围、深覆盖、弹性可扩展的网络部署提供保障。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南京天际易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在基于高通量卫星的多场景应用关键技术项目中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项目成熟度等级为八级。该项目成熟度覆盖从思路探索到技术转让的全流程,已完成初样、正样研制及用户认可,关键功能经实验、仿真、实际环境验证均达标,正样品与专利技术实现商业化转让;依托公司获省级专项、专精特新等资质及政策扶持的研发实力,各阶段成果扎实且技术价值充分落地。
在技术领域上,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公司拥有99项知识产权,包括22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转化利用率高达98%。其中,代表性专利《一种卫星通信多普勒频移补偿方法》(专利号:ZL201711108324.7)有效解决了卫星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一种增强型卫星通信便携站一体机》(专利号:ZL201811541037.X)实现了设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集成。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形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目前,公司技术成果已应用于天舟飞船北斗干扰源监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为卫星通信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项目的运用上,公司作为行业技术标杆,主导制定了国家标准《无源射频和微波元器件的互调电平测量 第6部分:天线的无源互调测量》,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智慧海洋监测、应急通信保障等领域。其中,南海卫星浮标系统使台风预警准确率提升50%,暴雨救灾中可实现72小时不间断通信保障。公司研发的自主可控空口协议和国产化卫星调制解调器,有效解决了卫星通信领域“卡脖子”问题。
6、历年获奖情况;
在公司整体能力上,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标杆企业,获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可和重点扶持。公司先后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市培育独角兽企业、江苏省产业前瞻与重点研发项目、创新型企业家技术扶持、高层次人才补贴等重大专项支持,并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南京市瞪羚企业等资质认定。此外,公司还获得了“灵雀计划”科技金融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江苏省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重要政策支持。这些荣誉和扶持充分体现了公司在通信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创新发展潜力,彰显了政府部门对企业技术实力和发展前景的高度认可,在本项目研发中具备一定的研发实力。
成果完成人
1.李志强  2.于永  3.李辉  4.程伟  5.梁凝睿  6.李敬  7.孙健俊  8.张恩勇  
成果评价情况
  评价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报告编号: 中电节评字[2025]第CG028号 评价日期: 2025-07-31
  组织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项目负责: 李志强 成果管理: 025-58802927
评价意见
1. 提供的资料基本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 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及主要创新点:
(1)首创卫星上行信号发射时间补偿方法,有效解决了卫星通信时间同步难以准确掌控、易发生冲突等问题,确保了上行信号的精准性与稳定性。
(2)提出一种新型卫星通信多普勒频移补偿方法,有效解决了卫星通信现有技术中多普勒频移补偿工作体制复杂、补偿精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
(3)研发一种星地融合网络传输链路的性能评估方法、系统及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星地融合网络多个地面中继端参与协作传输定量评估难的问题,实现了对系统性能的准确定量评估,为提高系统性能奠定技术基础。
3. 该项目技术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予以科技成果登记。
评价专家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黄利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正高
张序国 科技部火炬中心 正高
梁生 北京交通大学 正高
何青春 中信科移动产品线 副高
张青 中国信通院 副高
李云婷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 副高
刘蓉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副高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