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将重点部署“人工智能+”行动

信息来源:北京高科新创科技评估中心      发布时间:2025-7-10
 

日前,国家数据局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部署 “人工智能 +” 等八大重点行动,标志着我国数字化战略迈入新阶段。该方案不仅明确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也为产业互联网企业提供了清晰的转型方向。

八大行动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成核心驱动力

《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数字中国建设要取得重要进展,包括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0%、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政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等目标。

根据国家数据局官方部署,八大重点行动分别为:

体制机制创新行动:完善数字化发展政策框架与协同机制;

数字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强化算力、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要素市场化行动:加速数据产权制度建设与全国数据市场整合;

“人工智能 +” 行动:推动AI与制造业、交通、医疗等场景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行动:培育智能化产业生态;

数字文化发展行动:提升数字化文化服务与产业能级;

数字政务提升行动:优化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数字安全保障行动:健全数据安全与治理体系。

其中,“人工智能 +” 行动被置于关键位置,强调深度挖掘 AI 应用场景,建设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并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AI 终端设备等新一代智能产品与智能制造装备。

数据要素市场化:激活数字经济的底层逻辑

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市场化配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完善数据产权制度,建设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安全有序开发利用。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指出,将统筹推进数据领域规划体系建设,制定数据产权制度,组织开展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通过先行先试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健全数据治理与安全制度,为AI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与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政策联动,均强调加强交通、医疗、金融等领域数据标注,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基础支撑。

地方政策竞速:差异化布局 AI 产业生态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 “人工智能 +” 行动,结合区域特色制定专项规划:

杭州:提出到2025年底培育2个国际一流基础大模型、25个以上行业应用大模型,聚焦电商与智能制造场景;

深圳:发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重点扶持 AI 终端产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及算力基础设施;

北京:出台《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打造全球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推动机器人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

产业互联网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人工智能 +” 行动为产业互联网企业打开三重增长空间:

效率提升:通过AI智能质检、预测性维护等技术优化生产流程;

产品创新:开发 AI + 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设备等智能化产品;

模式升级:探索 “AI + 供应链管理”“AI + 个性化定制” 等服务新模式。

但转型挑战同样显著:高质量数据集获取成本高、中小企业算力资源短缺、AI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业内建议,政府可通过发放 “算力券”“模型券” 等工具降低企业转型门槛,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AI+实体经济场景,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

未来展望:AI驱动数字中国建设纵深发展

随着《方案》的实施,AI技术将深度渗透政务、制造、民生等领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企业需紧扣 “数据要素+AI技术 +场景落地”主线,把握政策红利期,在智能化转型中构建核心竞争力,共同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