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报告编号
  动态知识增强大模型与智能体协同分析技术 山景智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中电节评字[2025]第CG026号
成果简介
本项目的研发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成果一:动态知识增强机制
创新性地研发了面向垂直领域的动态知识注入技术,通过实时知识图谱融合与参数自适应调整,解决了大模型在专业领域知识更新滞后的问题。该技术实现了10万级节点知识图谱的热加载,知识更新延迟控制在毫秒级,相比传统静态知识库方式,领域任务准确率提升达25%以上。
成果二:多模态协同理解框架
突破性地构建了跨模态统一表征空间,通过特征动态对齐与注意力门控机制,实现了文本、图像、时序数据的高效融合。在金融风控等典型场景中,多模态联合分析的F1值达到0.92,较单模态分析提升18%。
成果三:智能体协同决策系统
首创"分析-决策-执行"智能体链架构,通过强化学习驱动的任务分解与编排算法,实现了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闭环。在实际应用中,业务流程自动化率突破90%,决策响应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
成果四:全栈国产化适配方案
自主研发的异构计算框架实现了对国产芯片的深度优化,在华为昇腾等平台上,百亿参数大模型的推理延迟稳定在80ms以内,性能损耗控制在5%以下,为关键领域提供了安全可控的技术方案。
成果五:轻量化部署技术
创新研发的模型量化压缩算法实现INT8精度下<1%的精度损失,结合动态计算卸载技术,使核心模型组件能在边缘侧高效执行。通过"云-边-端"协同架构,将计算密集型任务智能分配至云端,边缘设备专注轻量级推理,整体系统延迟控制在200ms以内,内存占用降低60%。
成果完成人
1.黄勇  2.郭亮  3.杨海乐  4.朱明轩  5.王克非  6.任荣欢  7.强昌源  8.马志俊  9.孙允超  
成果评价情况
  评价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报告编号: 中电节评字[2025]第CG026号 评价日期: 2025-06-04
  组织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项目负责: 彭瑶 成果管理: 13911011521
评价意见
1.提供的资料基本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及主要创新点:
(1)创新性地研发了面向垂直领域的动态知识注入技术,通过实时知识图谱融合参数自适应调整,实现了大模型在专业领域知识动态更新,领域任务分析能力显著提升。
(2)提出了"分析-决策-执行"智能体链架构,实现了复杂业务流程的自动化闭环,在实际应用中决策响应时间缩短至分钟级,提升了多模态联合分析效率。
(3)研发了模型量化压缩算法实现超低精度损失,结合动态计算卸载技术,使核心模型组件能在边缘侧高效执行。
(4)自主研发的异构计算框架深度适配国产芯片,支持百亿参数大模型的高速推理,性能损耗低,实现了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的工程应用。
3.相关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4.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予以科技成果登记。
评价专家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黄利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正高
张序国 科技部火炬中心 正高
李建武 北京理工大学 正高
张玲 中国电子学会 副高
洪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高
李云婷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 副高
邱伟怡 中国信通院泰尔英福 副高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