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 报告编号
  新型柔性耐蚀高载流铜覆钢接地扁带的研发与应用 北京市金合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电节评字[2025]第CG025号
成果简介
1.技术介绍
为了解决电镀铜覆钢覆层薄、结合力差以及连铸铜覆钢难以生产扁带型产品的缺陷,本项目依托现有连铸工艺,在借鉴多种双金属包覆工艺及参考国内外相关工艺文献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艺,研制得到大截面扁带型柔性铜覆钢。
以我国电力行业标准为核心,综合分析现有国内外铜覆钢相关标准中对铜覆钢的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材料选型设计和服役适用性,尝试从更多角度对铜覆钢材料性能进行考察,提出新的性能指标和检测方法。综合现有标准中的检测项目及(2)中提出的检测项目,依托本项目制得的铜覆钢,通过试验比较传统电镀工艺制得的铜覆钢与连铸工艺铜覆钢的性能差异,并提出铜覆扁钢的性能指标。

2.技术的创造性、先进性
(1)在研究现有铜覆钢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创新材料工艺,成功研制得到大截面新型连铸铜覆扁钢;
(2)对现有铜覆钢性能指标体系进一步深化和提升要求,将铜覆钢的性能指标分为铜钢结合质量、机械性能、电气性能、服役寿命四类,增加了新的性能指标,并针对各项性能提出具体指标和检测方法;
(3)对比了新型铜覆钢材料与传统电镀铜覆钢材料电气性能、机械性能与耐腐蚀性能;
(4)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扁带型铜覆钢的技术要求。

3.技术的性能指标
(1)产品的覆铜层厚度可达0.5-1mm,远超电镀铜覆钢的0.25mm
(2)产品铜钢结合力优异,扫描电镜可见铜钢互渗层达11μm,远超电镀铜覆钢的2μm;经极限弯折、拉伸等破坏性试验后,铜钢不分离
(3)他产品的导电率、阻抗特性、散流特性等电气性能更加优异。

4.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司已与国网陕西电科院签订合作协议,产品已应用于郑州轨道交通7号线,苏州轨道交通8号线等项目,已产生效益近千万。
同时,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然而因时间与能力有限,难以一次完成,可留待未来项目。主要包括:
(1)不同工艺铜覆钢材料的结合面存在晶体差异,此种差异对材料的导电性能有何影响?进一步明确影响机制后,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材料生产;
(2)不同工艺铜覆钢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体现出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材料加工工艺导致的材料表面致密度差异引起的,可通过进一步材料学方面的研究进行探索;
(3)铜覆钢的趋肤效应使得铜覆钢在高频电流下导电性能趋近于铜,但现有接地设计计算依据材料的直流电阻,如何将铜覆钢的交流电气特性直接反映到接地设计上,是对接地系统设计的革新,也是一项全新和充满挑战的课题。
合作完成单位
1.北京金合益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成果完成人
1.李德富  2.王伟  3.昝建云  4.嵇荣玉  
成果评价情况
  评价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报告编号: 中电节评字[2025]第CG025号 评价日期: 2025-05-26
  组织单位: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项目负责: 昝建云 成果管理: 13426161684
评价意见
1.项目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项目主要创新点如下:
(1)首创了柔性扁带连铸铜覆钢工艺,实现了大截面、厚覆层扁带铜覆钢的生产,解决了传统电镀工艺难以在扁带型基材均匀电镀、传统圆柱形连铸铜覆钢坯料直接轧制边角易开裂等难题。
(2)研发了一种扁带型连铸铜覆钢生产系统(加工用热熔装置、加工用轧制装置),相较于传统电镀铜覆钢,新型连铸扁带铜覆钢在铜钢结合强度、材料塑性、电气性能、耐腐蚀性等方面具有综合性能优势,达到了电力、石化、轨道交通等行业接地材料的应用要求。
2.该项目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3.该项目具有良好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4.评价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评价专家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 从事专业
黄利斌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正高
张序国 科技部火炬中心 正高
谢曼 钢铁研究总院战略研究中心 正高
李建武 北京理工大学 正高
王勇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副高
洪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副高
李云婷 广州赛宝认证中心 副高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