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源于建国前夕中国经历了日本的侵华战争和国内的解放战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饥寒交迫,面对贫瘠的土地,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前提下,党中央全方位进行战略部署:建设水库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并引进了当时国外先进的化肥、复合肥生产工艺流程和机械设备,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
科学的局限性致使化肥、复合肥、农药反复喷洒使用了近50年,造成了土壤性质和土壤结构的改变、水土流失,有害物质和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日积严重,土壤内生物群和种类减少,甚至濒临灭绝,使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严重下降。导致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占尿素、复合肥40%-45%比例的膨润土,其pH值在9左右,属强碱性,对作物是有害的;它没有作物所需要的有机营养,并且还含有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然而至今每年仍有大约7000万吨膨润土化肥和大量剧毒农药、除草剂施洒于田间,这样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安全与健康。为此中央一号文件已提出:要深入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用有机肥代替化肥,推行高效生态循坏的重要模式,让资源循环利用达到零污染零排放。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1、河南道和科技研发团队经过近20年的研究探索中,借力学原理设计并制造出了粒子碰撞造粒机;
2、使用粒子碰撞造粒机可将腐植酸、氮、磷、钾、铁、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微生物制剂,在不添加任何粘合剂的情况下,使其有机结合成为新型腐植酸复合肥;
3、突破了国内外行业以膨润土和树脂作为主要粘合剂的传统生产工艺。
4、该肥既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又可以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抗倒伏、抗病虫害和抗旱耐涝能力,减少化肥、农药和激素的使用量,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5、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提高社会效应。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该技术属道和科技独立研发完成,并获得两个创新点(科技查新编号:202421C0726651):① 光碳腐植酸复合肥、② 粒子碰撞造粒机;
2、该技术国内外领先,引领国内外行业。
四、技术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1、该技术均已获得国家专利和科技检测成果:
(1)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粒子碰撞造粒机,专利证号:ZL 2019 2 1878582.8。
(2)经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检测,获取以下检测报告:
①光碳硅腐植酸复合肥,检测报告编号为:W02405350614-1。
②实用新型粒子碰撞造粒机,检测报告编号为:W02495240032。
③腐植酸益生菌复合肥,检测报告编号为:WO2495240033。
(3)2024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科技查新编号:202421C0726651。其结论如下:
关于本查新项目“粒子碰撞造粒机”的2个查新点:
①为改善膨润土、树脂等粘合剂传统生产工艺对土壤性质、土壤结构改变、对土壤生物群和土壤肥力的伤害,通过研制含有水分3%、氮≥10%、pH值3-6.5、全氮20%、有效磷6%、腐植酸38-45%、硅酸钾8%、益生菌(每克5亿)系列原料的长效复合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
②研制了“粒子碰撞造粒机”设备,通过多组螺旋间隔截齿高速旋转,使多种无粘性原物料在造粒机中相互碰撞生成颗粒,有机结合成粒径不等的圆球状生物复合肥。
在以上国内外文献检索中,除本查新项目委托单位申请的专利文献外,未见其他相同文献报道。因此,本查新项目具有新颖性。
2、该项目适合农林牧副渔等行业,可改良土壤结构和性质,增高土壤肥力,并能提高农林牧副渔等行业的产量和品质。
3、该项目属无污染、无排放、无放射、无毒害、绿色环保项目。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自2004到2018年之间经新疆中棉集团、内蒙古、河南省供销社、平顶山农科所、叶县、宝丰等多地使用和验证,该肥效果良好,可持续性强,受到了各地的好评。
2、该项目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
六、历年获奖情况:
自2020年获得专利后,疫情爆发、缺乏资金等因素公司业务全部终止;于2024年公司把该项目的相关手续以予完善,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再次申报了覆盖性专利,专利发文序号:2024112800739620。
1.王松录 2.董永生 3.薛建三 4.王建华 5.朱 莉 6.焦连爽 7.樊记超 8.张冬冬
|
评价单位: |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
报告编号: |
中电节评字【2024】第CG019号 |
评价日期: |
2024-12-20 |
|
组织单位: |
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 |
项目负责: |
薛建三 |
成果管理: |
18236677779 |
1. 提供的资料基本齐全,符合评价要求。
2. 该项目研发了新型腐植酸复合肥和生产设备“粒子碰撞造粒机”。主要创新点如下:
(1)新型腐植酸复合肥,以腐植酸为载体,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地域而采用不同的配方,通过添加配置多种微量元素和微生物制剂,生产出具备差异化、可定制化的复合肥。
(2)研制了“粒子碰撞造粒机”设备,通过多组螺旋圆柱截齿高速碰撞搅拌,可使多种无粘性原物料在造粒机中相互碰撞,有机结合成不同粒径的圆球状新型腐植酸复合肥,突破了国内外行业以膨润土和树脂粘合剂作为主要粘合剂的传统生产工艺。
3.该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粒子碰撞造粒机”设备已获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经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4.新型腐植酸复合肥经多家用户使用,反映良好,经济、社会效益前景显著。
评价委员会认为新型腐植酸复合肥粒子碰撞造粒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致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建议:进一步扩大该技术成果的应用。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 |
从事专业 |
文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转化局 |
正高 | 科技管理 |
赵同科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正高 | 土壤肥料 |
白由路 |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划所 |
正高 | 植物营养 |
邹岚 |
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
副高 | 农业工程 |
林友华 |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
正高 | 科技管理 |
宋渊 |
中国农业大学 |
正高 | 微生物学 |
李建武 |
北京理工大学 |
正高 | 信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