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中国肝癌患者人群庞大,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目前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第二位的致死病因,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患者发现已是晚期。肝癌患者中80-90%伴有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硬化,在全球没有公认的有效药物。许多治疗肝癌药物,尤其是化学药,在治疗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和耐药性,肝癌治疗市场需求能有效抗癌,毒副作用低的、可长期服用的药物。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导,在全军成立了第一个肿瘤研究所(解放军二0二医院肿瘤研究所),经过20多年临床实践,研发出市场上急需的抗肝癌、肝硬化的散结片。散结片治疗肝癌,同时还兼有治疗肝硬化、降低甲胎蛋白、止痛的临床效果,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发现其它类似的药品。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散结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对湿瘀互结证候的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抑制增长作用,与介入灌注化疗合用,可提高介入化疗的疗效。我们应用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和近代各地先进经验,结合我们多年临床治疗肿瘤实践针对该病“气滞血瘀、痰凝、瘀血痰凝内阻、瘀之成块(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特点,经临床反复探索确定以“白附子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君。白鲜皮等清热解毒为臣。诸药协同“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研制成中药“散结片”。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处方。散结片是在收集了众多经典药方、古方、验方后分析有效成分,加上我国近年来对中药的研究成果,梳理有可能有效的药物,再根据中医理论组方、实验、调整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总结得来。处方和制备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
(2)核桃楸青果皮作为散结片组方中主要的抗肝癌组分,是我公司首报申报药典委员会,并创立国家质量标准的药材。核桃楸青果皮作为新的药材首次在国际上用于组方,并应用到散结片的组方中,同时还获得国家药监局批文,属于国际首创。(参考附件:散结片标准、核桃楸青果皮标准)
(3)根据散结片加工及药材的特点特性有针对性的调整生产设备,增加产品工艺稳定性及产品质量。生产设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
(4)散结片可将肝癌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这在已经上市的肝癌治疗药物中尚无先例。辽宁中医药大学电镜中心、中国医科大学第二电镜中心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散结片进行抗肝癌机理研究,证明散结片能使肝癌细胞转分化为正常肝细胞,该作用机理属于国际领先。(参考附件:散结片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1)成熟程度: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的领导下,散结片研制单位由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肿瘤研究所(牵头单位)等10余家单位组成;临床单位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新药临床基地(牵头单位)等5家医院组成。散结片已获得药品注册批件、新药证书,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上市销售。
(2)适用范围:散结片对消化系统肿瘤都有一定疗效,其中散结片治疗肝癌总有效率86.0%,五年生存率为36.4%(中国目前肝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2.5%)。由高俊峰教授牵头的团队,经中国医科大学等多家医院,十几年来治疗癌瘤患者二十多万例,跟踪随访抽查3276例。散结片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患者人数、总缓解率、五年生存率分别为:食道癌(258人,89.1%,43.9%);胃癌(1083人,94.9%,51.5%);大肠癌(594人,94.7%,64.8%);肝癌(625人,86.0%,36.4%);胰腺癌(134人,77.0%,10.8%);乳腺癌(582人,96.0%,69.2%)。
(3)安全性: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基地(牵头单位)等5家医院对散结片进行300例安全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散结片未发现对骨髓抑制的副反应;散结片未发现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毒性反应;验证中未发现散结片组方的药源中有毒成分的毒性反应。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应用情况:临床用药证明,散结片单独使用可以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腹水;如果联合北青龙衣饮片、介入化疗、靶向药临床效果会更好,散结片还可以降低甲胎蛋白、止痛、预防肝癌复发和转移,它覆盖整个慢肝疾病的全过程(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是整体、综合治疗慢肝更佳的药品。介入化疗是肝癌最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约占肝癌治疗的60%,而介入化疗远期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肝硬化、甲胎蛋白(肿瘤标志物)水平,散结片与介入化疗合用,能够增效减毒。
(2)存在问题:《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2020》对晚期肝癌治疗I级专家推荐“具有肝癌适应证的现代中药制剂”;现代中药制剂治疗原发性肝癌尚缺乏严格设计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予以支持,需要进一步研究。
6、历年获奖情况(散结片)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珠海赛区、广东赛区)优胜奖荣誉证书、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粤港澳大湾区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大赛百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