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发酵茶生物饲料制备技术研究
完成单位: 广东碧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嘉应学院
研究起止时间: 2016.04 至2019.10 转让范围: 可国(境)内外转让
成果评价单位: 中科高博(北京)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成果推荐单位: 中科高博(北京)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评价方式: 机构评价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项目课题为企业自选课题,研制经费1535万元,研制时间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2018 年 4 月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1 年)》方案指出:兽用抗菌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兽药残留和动物细菌耐药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茶为药食同源植物,中草药既是药物又是天然产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基本具有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可作为独立的一类饲料添加剂。 近20年来,中国茶产业经历了飞速的发展,茶园面积一路激增,目前,达到四千多万亩,在面积、产量增长的背后,国内茶叶市场销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饱和现象。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条,茶叶作为重要农业资源,通过科技创新,在生产春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夏、暑茶以及冬季修剪粗茶茶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创新,通过特殊发酵工艺等技术生产出发酵茶饲料专用茶,应用到养殖饲料行业中,可以大大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技术原理
发酵茶生物饲料是以茶、中草药添加剂以一定比例按照动物营养需求添加玉米等主粮制成的配方饲料,应用到动物饲养如兔、鸡、鸭、虾等养殖行业中,使饲养的动物达到无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的目的,达到促进生长、降低死亡率、防病、提高肉质风味,可以显著提高养殖户的效益。同时为目前低迷的茶叶市场寻找到了一条重要出路,形成系列产业化和成熟的系列技术。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1)通过对比绿茶、乌龙茶等茶叶,专用茶以清香型红茶生产工艺,以粗老茶为原料,通过生产清香型红茶生产工艺后,进行再接种发酵等一系列工艺精制而成的饲料专用茶,为了达到应用效果,相关指标如下:茶多酚在10%以内;茶叶氨基酸为4.0%以上;茶叶高茶黄素2.5%以上,根据不同动物养特点,确定专用茶用量为1-2%。2)通过不同中草药品种对比试验和不同浓度梯度试验,确定使用鱼腥草为中草药主要配方,根据不同动物养特点,中草药比例为2-3%,上述茶与中草药的应用比例表明,由于提高了动物的免疫力,调节了相关代谢功能,达到了防病的效果,促进了动物的生长和屠宰率,提高了养殖效益。3)本技术用茶和中草药饲料配方基本代替了抗生素的功能(解决代替要素的具体分析如茶多酚、茶多糖等),使用该饲料的肉禽产品没有抗生素残留,很好解决行业的痛点问题。同时针对淘汰蛋鸡、蛋鸭重金属及抗生素超标的问题,研究出相关配方饲料,使淘汰后蛋鸡、蛋鸭转为没有重金属、抗生素残留肉鸭肉鸡销售。
4)改变了茶叶的生产方式(由手摘改为机割,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使茶叶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同时利用茶叶的均衡营养和中草药的药理成分的相关作用,该饲料不用抗生素、减少矿物多维等的应用,调整了饲料配方,使该饲料的价格跟现有的饲料价格基本持平,显著提高了养殖户的效益。5)由于是没有抗生素的饲料,其禽畜粪便真正实现有机,做成有机肥料以后,再回到种植行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闭环。
6)应用地源性农业资源进行发酵,如连城干地瓜皮达 10 万吨,通过生物发酵已经应用到饲料当中,解决其污染问题以及产业痛点。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利用茶的全面均衡营养、抗病效果和中草药等相关配方形成的发酵茶生物饲料,技术稳定可靠,已经推广应用了15.3万吨,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是没有抗生素的饲料,其禽畜粪便真正实现有机,加工成有机肥料以后,再应用到种植行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闭环。大量运用地源性饲料,如连城干地瓜皮达10万吨,进行生物发酵后已经应用到饲料当中,解决其污染问题以及产业痛点。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技术目前主要用于鸡、鸭、兔料,其他动物饲料有待进一步开发。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