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网
  • 首页
  • 成果登记
  • 优选资源
  • 精准对接
  • 成果转化
  • 合作专栏
  • 数据排行
  • 政策动态
  • 食品中生物危害成分的新检测技术研究
    成果概况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体现形式: 新技术 课题来源: 其他
    起止时间: 2013.01 至2014.11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 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简介
         食物过敏日益被人们关注,现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公众性健康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欧美等国针对过敏原问题,以安全、卫生、健康为由,制定越来越高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限制动植物产品进口。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一直是各国、学者和大众争论的焦点热点,争论的实质不仅是科学问题,而且更多的是经济和贸易问题。 无论是转基因检测,还是食品过敏原检测,目前质检系统和农业系统的政府实验室,以及食品加工企业的质控实验室均采用PCR方法和/或ELISA方法对食品的原材料和终产品进行检测。这些方法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高昂设备,目前企业及一线实验室或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需要简便、快速和易操作的检测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颖和较成熟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LAMP不需要热循环仪(PCR仪),且由于LAMP扩增产物通过肉眼观察或浊度计即可判定结果;因此LAMP适合于现场或条件一般的实验室进行快速检测。本课题组通过建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和过敏原成分的现场快速LAMP新方法建立,解决目前口岸一线实验室、企业质控实验室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现场关于简便、快速和易操作的检测方法的实际和迫切需求,这对完善转基因检测标准体系,保护食品进出口贸易顺利进行、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建立食品中转基因甜菜H7-1品系的LAMP检测方法。建立食品中常见食品过敏原大豆成分、小麦成分、燕麦成分和羽扇豆成分的LAMP检测方法。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度达到0.5%-0.001%,能应用于实际现场检测,方便快捷。 课题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定行业标准报批稿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该项目研究成果能应用于口岸一线或突发事件一线,这对于加速检测流程、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出口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行业标准的实施,该项目成果将进一步推广,广泛应用于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农业系统和食品行业系统等。
    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知识产权形式: 专利
    应用状态: 产业化应用 拟转化方式:
    单位概况
    完成单位: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单位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1208号
    单位电话: 021-38620168;38620612;38620223          
    联系方式
    联系人: 张舒亚 联系人电话: 021-38620612 联系人Email: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