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网
  • 首页
  • 成果登记
  • 优选资源
  • 精准对接
  • 成果转化
  • 合作专栏
  • 数据排行
  • 政策动态
  • 柞蚕品种 L7698H
    成果概况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体现形式: 地方标准 课题来源: 地方计划
    起止时间: 2013.02 至2014.12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根据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4 年度吉林省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吉质监标函[2014]79 号),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组织实施了地方标准《柞蚕品种L7698H》的制定(计划编号:DBXM040-2014)。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原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现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1997年由“吉黄一化”再羽化蛾与”选大一号”杂交后,再回交固定,历经7年14代系统分离选育于2004年育成,同年通过省科技厅组织鉴定。 (1)形态特征 卵:卵固有色为褐色,卵壳固有色为乳白色。卵长2.93 mm,卵幅2.58 mm,卵厚1.79 mm 。 幼虫(蚕):蚁蚕头壳固有色为红褐色,蚁蚕体色固有色为黑色,五龄蚕体背固有色为杏黄色。雌蚕体长为76.2 mm,体幅为23.9 mm,体重为26.7 g;雄蚕体长为73.5 mm,体幅为22.8 mm,体重为23.5 g。 茧:茧固有色为黄褐色,茧形为椭圆形稍长。雌茧长为53.8 mm,茧幅为29.7 mm;雄茧长为49.3 mm,茧幅为27.3 mm。 蛹:该品种自然条件下化蛹(温度低于28℃),蛹固有色为栗褐色。雌蛹体长47.0 mm,体幅22.3 mm,体重11.6 g;雄蛹体长43.3 mm,体幅20.1 mm,体重8.6 g。 成虫(蛾):蛾前翅上缘带有明显棕色显性特征。雌蛾体长44.1 mm,体幅23.8 mm,翅展168.6mm;雄蛾体长37.1 mm,体幅16.3 mm,翅展159.2 mm。 (2)生物学特性 该品种为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克卵数100粒~105粒,卵期积温为120 ℃,实用孵化率97.9%,普通孵化率98.5%,不受精卵率≤5%。克蚁蚕数132头~137头。全龄期经过春蚕期在日平均温18℃时为51 d 20 h;秋蚕期在日平均温22℃时为50 d 17 h,五龄期经过为20 d 6 h。虫蛹统一生命率95.3%,死笼率4.7%。千粒茧重11.59 Kg,全茧量11.61 g,茧层量1.32 g,茧层率11.61%。茧丝长980 m,解舒率48.0%,出丝率64.1%,茧丝纤度6.87 D。单蛾产卵数春季320粒~350粒,秋季为270粒~320粒,产卵量2.97 g,单蛾造卵数359粒,产出卵率83.3%。蛹期积温为230℃,雌雄蛾命分别为10 d 7 h和9 d 17 h。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标准所确定的技术指标以我院自主知识产权吉林省科技登记成果《杂交选育高产优质柞蚕新品种L7698H》(成果编号2004080),鉴定证书(技术报告)为技术依托,标准的技术指标科学、合理、先进,生产技术要求可操作性强。标准的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技术要求反映了我省柞蚕生产和繁育实践经验和成熟技术,标准规定的柞蚕品种L7698H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准确合理,生产技术要求可操作性强。本标准适用于对该品种鉴定、繁育、复壮和推广应用。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对于柞蚕品种的保存、繁育、复壮、应用和新品种选育,规范柞蚕生产经营行为,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优质蚕种,提升蚕产品质量,巩固和扩大吉林省柞蚕良种繁育和深加工基地,推动柞蚕产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标准的实施,每年繁育合格 种茧30 万公斤,可养殖1 万把,生产优质商品茧1000 万公斤,产值3 亿元。 6、历年获奖情况 获2011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知识产权形式: 其他
    应用状态: 产业化应用 拟转化方式:
    单位概况
    完成单位: 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
    单位地址: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南路399号
    单位电话: 0432-64811520      
    联系方式
    联系人: 韩建华 联系人电话: 13943214981 联系人Email: y216laohan@163.com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