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降解技术试验与示范
成果概况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体现形式: | 新技术 | 课题来源: | 国家科技计划 |
起止时间: | 2010.06 至2012.06 | 研究形式: | 独立研究 | 所处阶段: | 成熟应用阶段 |
成果属性: | 原始性创新 |
成果简介
本技术是利用能够降解秸秆与对土壤有改良作用的微生物配伍,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作物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有机质,同时产生拮抗作物病原菌的物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微生态平衡,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是设施农业获得高产、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新技术。
本项研究通过菌种筛选,在国内首次发现并使用罗杰斯枝穗霉,在配伍菌种中引入用于生物防治的菌种,通过室内及田间栽培试验,,60天冬季室温条件下,全纤维室内降解率在60%以上;并对根结线虫、立枯丝核菌、尖孢镰刀菌等引起的土传病害有明显防治效果。
产品生产采用固体厚层通风培养法,通过对气流烘干设备的改良,提高了干燥过程中的热效率,干燥成本控制在50元/吨以内。生产成本低于同类产品,使用成本为国内最低。
使用本项技术作物平均增产30%以上,投入产出比在1:15 以上。
本产品能够显著提高保护地作物的产量,其中番茄、角瓜、黄瓜、芸豆、辣椒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2.2%、50.9%、32.2%、29.4%、29.1%;改善作物品质,芸豆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30%、粗蛋白含量提高22.2%、可溶性固溶物含量提高72.7%、亚硝酸盐降低5.5%。
可使作物提早成熟,采收时间提早10-15天左右,果菜类采收期延长20-30天。
能够明显改善大棚内作物的生长环境,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50.0%-63.4%,冬季地温平均提高2.6℃;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25.6%;降低土壤容重35.0%;该项目的推广,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积极贡献,经专家组鉴定,该研究成果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执行期内建立20个示范区,示范面积 2.66万亩,为农民增收16.1亿元。
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行业: | 农、林、牧、渔业 | 知识产权形式: | 专利 |
应用状态: | 产业化应用 | 拟转化方式: |
单位概况
完成单位: |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 ||
单位地址: | 辽宁省朝阳市文化路二段二十二号 | ||
单位电话: | 0421-6684608;6684621 |
联系方式
联系人: | 沈莉 | 联系人电话: | 0421-2916870 | 联系人Email: | zxh863@16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