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设施园艺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成果概况
成果类别: | 应用技术 | 体现形式: | 新技术 | 课题来源: | 地方计划 |
起止时间: | 2011.01 至2013.12 | 研究形式: | 独立研究 | 所处阶段: | 成熟应用阶段 |
成果属性: | 原始性创新 |
成果简介
辽宁省极其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2008年辽宁省政府出台了《辽宁省设施农业跨越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10年,我省设施农业发展到804万亩,新增240万亩,其中,温室增加180万亩,塑料大棚增加60万亩;总产量提高到2800万吨,新增产量900万吨;总产值实现400亿元。2011年全省设施农业规模突破100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市达到41个,其中34个县纳入《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蔬菜产业重点县,设施蔬菜产量达到2854万吨,居全国前列,其中日光温室面积居全国首位,辽宁省已成为我国的蔬菜生产大省之一。
目前,制约我省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 栽培品种混杂,缺少适合设施栽培的专用园艺作物自主育成品种。
② 农业投入品施用过量,养分比例严重失衡,造成资源严重浪费。据调查,辽宁省设施蔬菜的氮肥(N计)和磷肥(P2O5计)平均用量分别为1029 Kg·hm-2和982 Kg·hm-2,远远超过了当前产量水平的合理施肥量,而钾肥用量(K2O计)仅为330 Kg·hm-2,与蔬菜作物合理的养分比例相比(N: P2O5: K2O = 1: 0.5: 1.25),常规施肥模式的养分比例严重失衡。
③ 设施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传病害频发,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硝酸盐含量及重金属含量超标。据调查,辽宁地区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0 ~ 20 cm和20 ~ 40 cm土层全盐含量为相邻露地大田的1.5 ~ 17.0倍和1.2 ~ 11.3倍,且盐分离子以NO3-为主,占到阴离子总量的47.55% ~ 61.96%,这将直接导致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
④ 栽培技术落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差,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度低等。
⑤ 设施园艺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测技术体系不完善,管理技术集成度较低。
针对我省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艺作物优质高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1215003)项目,在项目主持人中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陶承光同志牵头提出”北方设施园的指导下,在课题组全体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本项目的攻关研究有重大突破,顺利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部分指标超额完成。具体完成情况如下:筛选出适宜我省设施栽培的蔬菜新品种8个、玫瑰新品种6个,菊花新品种19个、百合品种6个和桃、葡萄、甜樱桃等新品种2个,并建设百合种球繁育基地和切花菊种苗生产基地各1个。研制出设施果菜类工厂化育苗基质配方1个。研制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专用肥配方5个和土壤调理剂配方1个。筛选出对连作障碍有良好作用的有益微生物2个,研制出高效低毒生物药剂配方1个。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菌敏感的良好药剂2个、对辣椒疫病菌敏感的良好药剂1个、对辣椒致病镰刀菌敏感的良好药剂1个和兼治辣椒疫病菌、致病镰刀菌的药剂新配方桶混技术1个。获得对连作障碍土壤自毒物质有降解性能的菌株3株,集成出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有效技术4套。研制出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个和病虫害远程专家诊断系统1套。制定番茄、辣椒、茄子、黄瓜、月季等果菜类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6个,提出设施园艺主要作物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3套。发表学术论文69篇,申报专利2个,出版专1部,获得成果3项,培养研究生10人。设施果树、蔬菜增产20% ~ 28%,花卉增收15% ~ 20%,化肥利用率提高15% ~ 20%,产品药物残留降低了30% ~ 35%。在北镇、北票、喀左、开原、兴城、新民、法库、阜新、辽阳等地建立蔬菜、花卉及果树示范基地共19个,累积示范面积3.1万亩,累积推广面积290万亩,累积辐射面积76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约43.9亿元。
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行业: | 农、林、牧、渔业 | 知识产权形式: | 专利 |
应用状态: | 产业化应用 | 拟转化方式: |
单位概况
完成单位: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 ||
单位地址: |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路84号 | ||
单位电话: | 024-31027396;31025877 |
联系方式
联系人: | 袁兴福 | 联系人电话: | 024-31029746 | 联系人Emai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