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草莓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起止时间: 2000.01 至2020.08 转让范围: 仅限国内转让
成果评价单位: 中科高博(北京)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成果推荐单位: 中科高博(北京)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评价方式: 机构评价
成果简介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项目组在2000年相继开展日中性草莓品种选育、茎尖培养快繁脱毒技术、优良种苗繁育技术、离体叶片再生技术及设施现代配套栽培技术等相关研究。先后获得国家科技支撑、黑龙江省重大项目等项目支持9项,获得项目资金支撑256.5万元。
目前,我国草莓种植面积和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寒地草莓产业发展中存在夏秋季无本地草莓鲜果上市;常规露地种苗繁殖易导致病毒传播、种性退化、以及繁殖系数低;设施现代配套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草莓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课题组通过拓宽草莓遗传背景、种质创新,选育出日中性四季草莓系列品种,同时建立并优化草莓叶盘再生技术,为分子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草莓茎尖培养快繁脱毒体系繁育种苗,恢复品种特性,提高丰产性、抗病性等。通过高架穴盘繁苗技术模式,提高寒地种苗繁殖系数、种苗整齐度;发布地方标准,规范草莓栽培及种苗繁育的操作规程,使草莓生产更加标准化、优质化。通过多种模式设施现代栽培技术集成,创建设施草莓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体系,支撑产业发展。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选育适宜北纬35°〜50°露地栽培的日中性四季草莓系列品种,“四季公主2号"(“全明星”作母本,“公四莓一号”作父本)和“3公主”(“公四莓一号”作母本、“硕丰”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获得),露地栽培具有6月-10月中旬连续结果能力强;果个大平均 单果重17. 2g;果实浓香;风味酸甜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2%,总糖含量8.31%;丰产性强平均亩产2449kg;抗寒性强,简易覆盖可安全越冬。
寒地草莓高架穴盘育苗关键技术:研发育苗装置(高架装置包括立架、栽培和穴盘台,其它还有滴灌和喷灌设备等。立架为梯形,高120cm,宽约120cm,顶部放置栽培槽,两侧则设计为穴盘台。栽培槽用于栽植草莓原种苗,由两个独立 栽培槽合一起,每个栽培槽宽20cm,高30cm,底部放置瓦片以排水。穴盘台为摆放穴盘而设立,每侧3层,III伸缩杆、横撑杆和穴盘组成,自上而下层间冋距25cm每层宽度则略小于穴盘宽度,伸缩杆在匍匐茎抽生后拉出,放上横撑杆和穴盘。滴灌管道铺设在栽培槽的草莓原种苗行间,喷灌设备则在立架上方吊高悬挂用。立架高度可根据工作人员身高来调整,立架宽度W根据立地空间和繁殖品种调整);苗木分级:栽培槽原种苗匍匐茎大量抽生后,第一子苗的茎的下端产生根瘤,将穴盘放在最高层的穴盘台上,并将子苗放入穴盘孔中,用压枝叉固定,喷水浇透。每隔10d进行1次放穴盘、固定子苗和浇水。当第一级匍匐茎子苗抽生匍匐茎时,将 子苗往下层的穴盘台引,保证最高处摆放均为第一级子苗,便于苗木分级。同露地常规繁苗比较提高单位面积繁殖量82.4%、繁殖系数82.6%、出圃率提高34%、种苗结果能力产量提高16%、种苗越冬成活率提高23%〜27%。
设施促成栽培关键技术:制定并发布“温室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DB23/T2620-2020;创新旋转立体栽培架(ZL201721878332.5),滚筒串联在贯通轴上,贯通轴通过轴承和轴承座连接在滚筒支架上,滚筒支架下部固定在地面基础上, 一侧固定电机平台和调速电动机,同多层立体栽培架比较,提高光照利用率40%以上, 品质优;制定并发布“温室草莓内置秸秆反应堆栽培技术规程” DB23/T2619-2020,关键技术点草莓行下挖沟宽*深:60*20cm;配制菌剂;铺设发酵物,分3层铺设,留通气孔。铺设完毕覆土20cm形成种植垄,灌水启动发酵反应,垄中间打直径2cm通气孔,距离20cm通过秸秆腐解效应。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该项目选育适宜北纬35°〜50°露地栽培的日中性四季草莓系列品种,“四季公主2号”和“3公主”。所查国内外文献中,未见他人相同报道,属于国际先进;该项目创建了寒地草莓高架穴盘育苗关键技术:未见与该项目创建的寒地草莓高架穴盘育苗关键技术中苗木分级相同的他人报道,属于国内先进;该项目制定并发布“温室草莓无土栽培技术规程” DB23/T2620-2020. “温室草莓内置秸秆反应堆栽培技术规程” DB23/T2619-2020,研发T旋转立体栽培架(CN208822184U),未见他人相同报道,属于国内先进。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该项目集成了草莓优质种苗繁育、设施高效栽培等关键技术,已进行推广及应用,适用于草莓露地栽培、优良种苗繁育、设施栽培,可实现草莓优质、高效、安全生产。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该项目已在多地的园区、企业、合作社及农户推广使用,社会及经济效益显著。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