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网
热门搜索:  激光   高分子   石油   并网   纳米   太阳能光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科网

国家科技成果网 首页 政策 地方 查看内容

四川省科技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

 

川科政〔20183

 

各市(州)、扩权试点县(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附件

 

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认真落实省委“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四项重点工程”战略谋划,扎实抓好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统筹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重点”,大力夯实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创新产业“三个支撑”,着力打通军民深度融合、科技经济结合、科技金融结合“三个通道”,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先行省,引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原创性、突破性、颠覆性成果。实施关键技术攻关清单项目356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00项、培育重点创新产品100个,推进带动实现产值500亿元。力争全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85%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实现450亿元,全省科技服务业产值达到41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9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5%,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

落实上述要求和目标,必须坚持“六个牢牢把握”。一是牢牢把握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统揽科技创新工作全局。二是牢牢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强化科技支撑引领,落实“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发展要求。三是牢牢把握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核心,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四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五是牢牢把握体制机制创新的活力源泉,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六是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人才的第一资源,建设创新驱动人才示范区。

一、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落实党的十九大“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要求,聚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先试重大机遇,突出引领未来发展,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1.全力完成“9张清单”任务。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平台等清单全面落地。建立完善鼓励改革、宽容失败的激励机制,协调各方力量深入参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坚持“清单制+责任制”,建立健全常态化督查督导机制。总结提炼制度性成果,梳理和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和典型经验。

2.加快建立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落实省政府与科技部、中央军委科技委和中物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省部军”共同参与的科技协调推进机制。制定《四川省“十三五”科技发展实施方案》,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开展军民联合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推动航空航天、核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领域军工高技术产业化。推进国家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试点平台建设,加强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

3.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职务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围绕分割确权、市场方式定价、评估作价、后续管理等建立操作模板和流程指南,深入推进试点工作。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推进科技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技术转移体系、科学数据管理和自然科学领域职称评审改革。推进科研院所“一院一策”改革试点,促进中央在川院所、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转制类科研院所、新型科研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建立完善科技决策咨询运行机制,推进软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全面总结科技体制改革40年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

二、大力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党的十九大“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求,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发挥技术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4.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现代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100项,培育一批核心技术、成长性产品和扩张性企业,带动实现产业产值500亿元。

5.加快实体经济技术突破。围绕356项关键技术攻关清单项目,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装备、清洁能源、新材料等“双七”“双五”重点产业领域科技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壮大一批排头兵企业。实施大规模高新技术应用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督导和统计,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左右。

6.壮大科技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打造一批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培育50家科技服务业示范企业(机构),加快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全省科技服务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等新经济业态。

7.培育创新产品。编制《四川省创新产品培育实施方案》,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遴选一批成长潜力大、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产品100个,集成资源,分类培育,重点突破,推动壮大一批规模企业和产业。

8.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发展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重大技术装备,推进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提升和产品创新。搭建一批生态与环保领域科技平台,提升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科技支撑能力。

9.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制定《四川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繁荣科技大市场,打造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服务品牌,加强区域分中心建设。加强技术转移中介服务队伍培养,培育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以上。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和产业技术需求信息的发布机制,全年完成省级登记科技成果3500项以上。常态化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办好第六届绵阳科博会等重大科技活动。

10.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制定《四川省促进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试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我省创新创业。推进德阳、乐山、宜宾、广元等省级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推广“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用好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引导基金尽快完成社会资本募集,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出资入股。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及融资,拓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办好第六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推进省科技金融研究院建设。

三、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战略科技力量

落实党的十九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聚焦重大基础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突出“三个面向”,强化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1.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抓好已启动实施的生物技术与医药、信息安全及其集成电路等两个重大专项。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领域,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适时新启动23个重大科技专项。突出重大项目“沿途下蛋”机制,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撑和牵引作用。

12.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干细胞及转化、蛋白质调控、脑信息、新能源、纳米材料、轨道交通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力争取得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基础研究。对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争取共同设立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编制全省基础研究专项规划,召开全省基础研究工作会议。

13.构建战略支撑平台。统筹全省优势科技资源,争取国家实验室在川布局或参与建设,加快完善网络空间安全、先进核能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推进桥梁隧道与线路结构安全、脑信息、水产健康养殖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工作。制定《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办法》,分类组织开展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抓好老年疾病、呼吸疾病等国家、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力争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以上。

14.推进资源开放共享。修订《四川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推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共享共用。制定《四川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基础共享管理办法》,释放服务潜能。推广科技创新券补助政策。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行动,助力精准脱贫攻坚战

落实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建设幸福美丽乡村,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15.加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组织实施川茶、川果、川菜、川猪等“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及区域特色种业科技创新示范项目,攻克绿色、安全、高效种养殖关键共性技术50项、农产品加工关键共性技术50项,开发新产品30个以上。实施优质专用品种培育引进科技工程,加快国家级四川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力争创制突破性优异育种材料80份以上,培育、引进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配套系)50个以上。

16.扎实推进科技扶贫专项行动。推广“产业推动、企业带动、校(院)地联动、在线互动、创业拉动”科技扶贫模式,在计划摘帽县、深度贫困县建设科技扶贫产业示范基地40个。优化提升“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完善“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服务功能,建设省市县运营中心100个,全年在线服务达到5万人次。加强巴中“国家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工作,抓好旺苍县、壤塘县脱贫攻坚定点帮扶工作。

17.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园区提档升级,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农业领域创新平台20家以上。推进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提质扩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站点、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专家大院等成果孵化转化平台100家以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创建高新技术企业。

18.加强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县域创新发展报告制度和县域创新能力监测评价制度,推进县域科技管理体系、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技术专家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创新型强县(市、区)。开展创新型乡镇建设工作,建设一批创业小镇、技术创新专业镇。

五、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增进民生福祉

落实党的十九大“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求,聚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提高民生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四川、健康四川、平安四川。

19.实施“三大战役”科技支撑行动。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等“三大战役”攻坚任务,建立科技厅—环保厅科技协同工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监测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及应用示范等研究,促进生态环保监测预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等科技平台建设。

20.强化健康四川科技支撑。落实科技部、国家卫计委、省政府三方协议,推进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在化学药、生物技术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加快中医药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抓好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建立疾病防治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施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代谢疾病、包虫病等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启动筹备第六届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大会。

21.加强公共安全科技攻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自然灾害防治、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等工作要求,开展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及防治、食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监控、机动车自动检测、人脸识别与人像对比等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公安应急管理方面科技攻关与示范。

六、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整体跨越提升

落实党的十九大“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聚焦企业主体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加快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22.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争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万家。深化省级重大产业化科技项目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创新活动统计调查、能力的监测和评价。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新骨干作用。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等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力争有科技活动的规上企业增长25%以上。

23.建设重大区域创新载体。加强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建设,支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万亿级高科技园区和国际创新创业中心。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大力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进德阳、攀枝花等国家高新区加快发展,组建省内国家高新区联盟。以欠发达地区和川东北区域为重点,加强国省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布局和建设,支持资阳市创建国家高新区,争取新增省级高新区5家。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成都市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24.加强跨区域协同创新。落实部省会商议题,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支持成都、绵阳、德阳、宜宾、攀枝花、遂宁、泸州等地创建国家和省级创新型城市。持续开展厅市(州)工作会商,推进重大会商事项落实落地。推动科技援疆、科技援藏等跨省区科技合作工作,加强与泛珠三角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间的科技创新合作。落实省政府与中科院合作协议,推进省院科技合作;落实省政府与中国工程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共建省院战略研究院;举办院士市(州)行活动。加强省内外高校、院所在川开展校地、院地科技合作。

七、推进“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落实党的十九大“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动科技全方位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全球创新规则制定,推动形成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格局。

25.实施《四川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空港新城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对外开放高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和国家科技合作,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合作园区、技术转移平台等活动。

26.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建设国家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加快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发展,力争新增5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持续支持在川外资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基地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

27.加强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实施四川—以色列政府间联合研发项目,推进建设川以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四川西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欧洲中心作用,推进国际技术转移。拓展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领域,加强与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强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农业技术合作和品种推广。

八、加快建设创新驱动人才示范区,打造“双创”升级版

落实党的十九大“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求,坚持以科技人员为本,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促进创新型人才规模质量显著提升,推动创新创业纵深发展。

28.培养高端科技人才。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优化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计划,强化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积极对接国家“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天府科技英才培养计划,重点开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创业苗子、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科技特派员等六大科技人才培养计划,突出“高精尖”导向,选准人才、用好人才。

29.实施创业四川七大行动。研究制定《四川省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创业人才激励行动,激励“四路大军”创新创业。推动孵化载体提档升级,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孵化载体超过750家。深化校地企合作,鼓励大型企业建设“双创”服务平台与网络。办好“双创活动周”“创新创业大赛”“菁蓉汇”等品牌活动。

九、优化科技法治政策环境,培育创新文化

落实党的十九大“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倡导创新文化”要求,加快构建以增加知识为导向分配机制,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积极营造以法律环境、政策环境、文化环境为重点的创新生态。

30.推进依法行政和科技法治建设。深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科技“放管服”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科技立法,推进修订《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和《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立法工作,开展实验动物管理立法调研。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合法性审查备案程序,健全依法、科学、民主行政决策机制。加强政务中心、政务平台对接工作,全面提升依法办事能力。

31.落实和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开展“创新政策落实年”工作,构建支撑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深入落实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政策,推动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落实收入分配自主权。落实和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落实力度。

32.大力弘扬创新文化。深入挖掘梳理“两弹”文化、“三线”文化、航天文化等具有四川特色的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组织开展四川省第十批省级科普基地认定工作,打造一批省级重点示范科普基地。举办2018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迎新春科技大场”、“科技进藏区科普专项行动”、第23届“科技之春”科普活动月,组织参加全国科普作品赛、科普微视频等活动。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科研活动诚信管理。

十、实施“党建质量提升年”行动,坚持和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和领导水平”要求,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33.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全面准确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对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能力和水平。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思想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实施细则要求,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加强纪律建设,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明集聚推动党风政风行风建设。

3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目标,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好干部标准,培养选拔适应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推动干部职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增强“八大本领”。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和考核机制。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推动直属单位创新发展。

 

(来源:四川省科技厅)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