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网
热门搜索:  激光   高分子   石油   并网   纳米   太阳能光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科网

川银耳2号新品种选育
成果概况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体现形式: 农业、生物新品种 课题来源: 自选课题
起止时间: 2008.07 至2013.11 研究形式: 与研究院所合作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银耳是我省重要的栽培食用菌之一。现有栽培品种少而且经过长期使用,其优良性状已逐步退化,单产不断下降,生产上迫切需要优质高产的银耳新品种。为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开展了银耳新品种育种研究,拟期望选育出高产优质的菌株。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2.1 技术原理:课题组依据GB/T21125-2007《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采用系统选育的程序,从野生银耳中选育出川银耳2号,经生物学特征、遗传性鉴定、农艺性状、品质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证明该品种是一个不同于现有栽培品种的银耳新菌株,经多年试验研究与示范,总结出与之相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进行示范推广。 2.2 性能指标:获得银耳新品种一个-即" 川银耳2号" (川审菌2013 006);经多年试验研究与示范,总结出与之相配套的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连续4年进行的多点区域试验表明,川银耳2号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1%以上;3年的多点生产试验表明,川银耳2号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2.5%以上,实现平均每50kg耳棒产耳185g。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经专家组鉴定,该项技术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 3.1 项目针对通江银耳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开展银耳新品种选育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对丰富通江银耳品种,促进银耳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立项正确。 3.2 采用系统选种程序,从野生银耳中选育出一个新品种,经生物学特征、遗传性鉴定分析,证明是这个不同于现有栽培品种的银耳新菌株,于2013年11月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3.3 品种选育采用经生物学特征、遗传性鉴定、农艺性状、品质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具有创新性。 4、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该技术适合四川地理、生态和产业环境,已在项目区应用实施3年,各项关键技术接近成熟,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在四川相似的环境和条件下的集约化生产基地推广应用,也可供我国其它银耳产区借鉴。可应用于优良银耳品种引进、筛选、优良菌株选育等领域。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试验示范阶段,此品种累计栽培416万斤棒,累积新增产值157.18万元,新增利润21.991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因此,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川银耳2号具有出耳整齐、农艺性状稳定、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但新品种的优势还没有被大多数耳农认识,因此其推广应用进程受到一定的限制。
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知识产权形式: 其他
应用状态: 产业化应用 拟转化方式:
单位概况
完成单位: 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
单位地址: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诺江镇城南路鱼池巷25号
单位电话: 0827-7221671      
联系方式
联系人: 陈代科 联系人电话: 18981696629 联系人Email: yinerkeyan@163.com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