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网
热门搜索:  激光   高分子   石油   并网   纳米   太阳能光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科网

护坡植物配置模式研究与示范
成果概况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体现形式: 新技术 课题来源: 地方计划
起止时间: 2012.01 至2015.01 研究形式: 与院校合作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市河岸、公路边坡等生态环境以其难以恢复性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人类面对的众多环境问题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便是空气污染和水污染,但土壤侵蚀问题却是最为严重的,对于很多发展中归家来说亟待解决这一问题及其带来的相关问题。为此哈尔滨市科技局下达了《护坡植物配置模式研究与示范》公关项目的研究。为今后哈尔滨地区的水土保持、物种选择和护坡植物配置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该项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边坡植物,解决边坡土壤被侵蚀问题,防止水土流失,稳定路基,保持水土,绿化美化边坡,使边坡成为独具特色的绿化长廊与园林景观,对今后边坡植物材料的选择与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边坡土壤结构特性及土壤养分研究 居英路土壤含水量低,土壤容重较低,土壤孔隙度较高,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土壤干旱情况。从盐分的刨面分布特征来看,基本上都是土壤表层含盐量较高,下层的含盐量较低,即含盐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2)边坡物种的筛选与评价 通过对隶属度函数的分析,5种灌木对干旱胁迫适应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杨柴〉柽柳》沙棘,5种灌木对盐碱胁迫适应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紫穗槐>小叶锦鸡儿>杨柴>柽柳>沙棘,5种灌木对盐碱胁迫适应程度由高至低以此为:紫穗槐>杨柴>柽柳>沙棘>小叶锦鸡儿。由此可知紫穗槐、小叶锦鸡儿和杨柴较为适宜在干旱较重的边坡条件下种植。紫穗槐、杨柴和柽柳较为适宜种植在盐碱较重的边坡条件下种植。 (3)边坡植物护坡模式评价比较 单一灌木:土壤抗冲性试验中,紫穗槐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的能力最强,杨柴次之,小叶锦鸡儿、柽柳在紫穗槐、杨柴之后,沙棘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的能力最弱。土壤抗蚀性试验中,紫穗槐根系增强土壤抗蚀性的能力最强,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首选紫穗槐作为护坡灌木。单一草本:土壤抗冲性试验中,黑麦草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的能力最强,紫花苜蓿、披碱草、稗次之,白三叶土壤抗冲指数在上述4种草本之后,紫羊茅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的能力最弱。土壤抗蚀性试验中,单一草本模式中,紫花苜蓿、稗根系增强土壤抗蚀性的能力较强,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地区首选紫花苜蓿、稗作为护坡草本。灌草组合:土壤抗冲性试验中,草组合模式中,紫穗槐×紫花苜蓿、紫穗槐×黑麦草、柽柳×黑麦草3种灌草组合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能力较强,小叶锦鸡儿×白三叶灌草组合次之,其它7种灌草组合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抗冲指数大小顺序有所变化。土壤抗蚀性试验中,灌草组合模式中,柽柳、紫穗槐与草本的组合根系生物量较大,小叶锦鸡儿与草本的组合根系生物量较小。灌草组合模式中,首选紫穗槐×紫花苜蓿灌草组合作为护坡的灌草植物组合。3种护坡模式相互比较,总体来讲,灌草组合模式整体优于单一物种模式。黑麦草根系增强土壤抗冲性的能力在3种护坡模式所有单一植物及组合中突出,此外紫穗槐以及紫穗槐与黑麦草、紫花苜蓿的灌草组合表现也比较优异。 4、创建与创新 通过土壤特性、植物根系结构、抗逆性生长指标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了适宜边坡种植的灌木3种和草本植物4种。根据不同配置模式的栽培植物抗冲性及抗蚀性研究,通过综合评价,选择出了优化的护坡植物配置模式3种,建立试验示范区三千平方米。 5、社会效益与存在问题 边坡绿化可以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改良土壤、改善空气质量等等,潜在生态和社会效益巨大。 在居英路试验段进行植物种植示范后,紫穗槐,柽柳,小叶锦鸡儿,紫穗槐,杨柴,沙棘;紫花苜蓿,稗草,白花三叶(由于试验结束后疏于管理和施工等原因,紫穗槐,杨柴,沙棘后期成活率不足10%,后期因植物苗源问题难以解决未能按原植物种类补种,2013年5月为达到良好景观效果补种灌木东北连翘、小叶丁香、红瑞木),稗草,白花三叶草段,后期施工单位平整边坡时将草本地段用挖沟机挖开,导致这两种草本示范未达到预期效果,但紫花苜蓿段生长良好。
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行业: 建筑业 知识产权形式: 其他
应用状态: 试用 拟转化方式:
单位概况
完成单位: 哈尔滨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单位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哈平六道街12号
单位电话: 0451-82133001      
联系方式
联系人: 陈玉霞 联系人电话: 13339516657 联系人Email: chen-yu-xia@163.com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