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成果网
热门搜索:  激光   高分子   石油   并网   纳米   太阳能光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国科网

蕨菜孢子繁殖与人工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成果概况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体现形式: 新技术 课题来源: 地方计划
起止时间: 2010.01 至2014.12 研究形式: 独立研究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成果属性: 原始性创新            
成果简介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蕨菜孢子繁殖与人工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来源主要为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野生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GB06B111-9)和“蕨类野菜无菌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C0223)。研究起止年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项目实施地点为本研究所组培室与试验地、伊春市农业科技园、佳木斯市长发镇蔬菜园区、哈尔滨近郊县市(方正县、尚志市)。通过开展以孢子组培与直播技术为核心的蕨菜人工育苗技术攻关,解决了人工繁殖难这一限制人工蕨菜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本项目于2015年2月28日通过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在哈尔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证书号:长院鉴字【2015】 第002号。 2、技术原理与性能指标 2.1蕨菜种苗繁殖 蕨类植物是最低级的高等植物,有性繁殖器官是孢子,其时代交替分两个阶段,即配子体与孢子体阶段,配子体与孢子体均能独立生活,但以孢子体占优势。蕨孢子微小,自然条件下很难形成孢子体苗,即蕨苗,需要人为创造适合环境才能实现蕨苗生产。本项目主要取得如下成果: (1)探明了主要环境因子对蕨菜孢子萌发成苗的影响,确定了孢子繁殖的适合环境条件;通过大面积孢子育苗试验,总结出蕨菜人工繁殖技术关键,建立了一套蕨菜孢子直播育苗技术体系,可为人工蕨菜孢子直播育苗提供技术支撑。 (2)建立了一套蕨菜组培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并首次提出蕨菜 “三段育苗程序化管理”模式,即组培簇状原叶体形成、孢子体促成、壮苗培育三段育苗管理模式;研制出蕨菜无菌繁殖专用培养基,组培快繁年繁系数达1:10000以上。 (3)利用组培手段探明了GA3、NAA、BA等主要外源激素对蕨菜器官形成,尤其对蕨菜原叶体增殖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建立了试管苗增殖调控机制,为蕨菜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2 人工抚育与栽培技术 基于蕨菜原生境要求,开展林下栽培技术研究与设施仿生态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蕨菜人工栽培关键技术与栽培方式,明确了蕨菜在人工条件下产量与品质形成特点与指标。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建立了一套孢子直播育苗技术体系与组培种苗繁殖技术体系,结合棚室设施可开展积蕨苗规模生产。该项技术成果具有种苗繁殖量高、成本低、繁殖速度快等特点。目前,生产上人工栽培蕨菜主要采取挖掘野生种根茎方式,破坏性强、成本高。利用本项目成果,种苗成本不足0.05元,而挖掘种苗成本每株不低于0.5元,可降低种苗成本近10倍,易于形成产业化。 4、技术的成熟度,使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项目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成果中涉及的孢子组培技术、直播技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需要给予更具体一些的技术指导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本项目成果适用于有条件的种植大户、林场、农场及相关企业。 5、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通过技术服务与合作开发,项目成果已在佳木斯、伊春、七台河、方正县等地得到推广应用,近三年,累计生产蕨苗1亿株,推广蕨菜人工抚育17500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应用前景
主要应用行业: 农、林、牧、渔业 知识产权形式: 专利
应用状态: 产业化应用 拟转化方式:
单位概况
完成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单位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平路138号
单位电话: 0451-86603753;86691286      
联系方式
联系人: 周克琴 联系人电话: 13936184684 联系人Email: zhaohengtian@163.com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