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分析  >> 地方成果统计区

2015年度天津市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分析报告

    一、前言
    2015年,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和天津市科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前列。通过全市各个部门,各科研院所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2015年天津市登记的科技成果数量居高不下,共登记科技成果2446项。通过对各类科研成果相关数据的详实分析,必将为我市科技管理和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我市科技成果登记基本情况
    1、按成果完成单位分布情况
    在2446项成果中,由科研机构完成的成果128项,占总数的5.23%,比去年减少了18.99%;大专院校完成的成果412项,占总数的16.84%,比去年减少了19.53%;企业完成的成果1472项,占总数的60.18%,比去年增加了4.77%;医疗机构完成的成果324项,占总数的13.25%,比去年增加了61.19%;其他单位完成的成果110项,占总数的4.50%,比去年增加了5.77%。近三年,成果登记数量逐年增加,大学和企业依然是科技成果的主要研发力量。详细情况见表一《2013-2015年完成单位成果登记汇总表》

2013-2015年完成单位成果登记汇总表

年度

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医疗机构

其他

成果总数

成果数

%

成果数

%

成果数

%

成果数

%

成果数

%

2013

168

7.04

443

18.57

1473

61.76

161

6.75

140

5.87

2385

2014

158

6.64

512

21.51

1405

59.03

201

8.45

104

4.37

2380

2015

128

5.23

412

16.84

1472

60.18

324

13.25

110

4.5

2446


    2、按成果类别分布情况
    2015年天津市登记的科技成果依旧以应用技术类成果为主,在2446项科技成果中,应用类成果略有增加,共登记该类成果2263项,比上年同比增长了4.48%,占登记成果总数的92.52%,主要体现在企业和大专院校;基础理论类成果145项,比上年减少了18.08 %,占登记成果总数的5.93%;软课题成果38项,比上年增加了2.70%,占登记成果总数的1.55%。以下为2015年各成果完成单位《成果登记按类别分布汇总表》:

              成果登记按类别分布汇总表

单位性质

应用技术成果

基础理论成果 

软科学成果

合计

成果数

增长(%

成果数

增长(%

成果数

增长(%

2014

2015

增长(%

独立科研机构

108

-25.00

14

133.33

6

-25.00

158

128

-18.99

大专院校

269

-17.48

117

-28.66

26

18.18

512

412

-19.53

企业

1470

4.70

2

100.00

0

0.00

1405

1472

4.77

医疗机构

317

62.56

6

0.00

1

0.00

201

324

61.19

其他

99

2.06

6

0.00

5

-28.57

104

110

5.77

总数

2263

4.48

145

-18.08

38

2.70

2380

2446

2.77


    3、成果评价方式分类情况
    在2446项成果中,鉴定的成果453项,比去年减少6.21%;验收的成果1176项,比去年减少6.22%;评审的成果6项,比去年减少25%,行业准入的成果11项,比去年减少26.67%;评估的成果197项,比去年增加了37.76%;专利成果和自主研发的成果603项,比去年同期增加26.42%。鉴定、验收、专利等是登记成果的主要评价方式。详细情况见表三《2013-2015年科技成果按评价方式构成》和表四《评价方式按完成单位分布汇总表》

2013-2015年科技成果按评价方式构成

评价方式

2013

2013

2014

成果数

构成%

成果数

构成%

成果数

构成%

鉴定

465

19.50

483

20.29

453

18.52

验收

1177

49.35

1254

52.69

1176

48.08

评审

4

0.17

8

0.34

6

0.25

行业准入

14

0.59

15

0.63

11

0.45

评估

229

9.60

143

6.01

197

8.05

机构评价

496

20.80

477

20.04

603

24.65


                          


评价方式按完成单位分布汇总表

评价方式

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医疗机构

其他

总数

成果数

%

成果数

%

成果数

%

成果数

%

成果数

%

鉴定

29

6.40

58

12.80

340

75.06

11

2.43

15

3.31

453

验收

90

7.65

297

25.26

533

45.32

167

14.20

89

7.57

1176

评审

1

16.67

5

83.33

0

0.00

0

0.00

0

0.00

6

行业准入

4

36.36

0

0.00

5

45.45

0

0.00

2

18.18

11

评估

4

2.03

9

4.57

37

18.78

144

73.10

3

1.52

197

机构评价

0

0.00

43

7.13

557

92.37

2

0.33

1

0.17

603

   
     4、课题来源情况
    在2446项科技成果中,以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各类计划项目为主,其中,国家计划项目250项,占总数的10.22%;部门计划项目89项,占总数的3.64%;地方计划项目411项,占总数的16.8%;部门基金项目29项,占总数的1.19%;地方基金项目234项,占总数的9.57%;民间基金项目3项,占总数的0.12%;横向委托项目39项,占总数的1.59%;自选项目1171项,占总数的47.87%,其他220项,占总数8.99%。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课题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计划,企业课题主要来自自选课题。国家计划、地方计划、自选课题占总课题来源的74.89%。表明各级科技计划在引导和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科技财政投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详见表五《科技成果按课题来源分布汇总表》

科技成果按课题来源分布汇总表

      完成单位   课题来源

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医疗机构

其他

总数

所占%

国家计划

13

121

84

30

2

250

10.22

部门计划

13

8

25

8

35

89

3.64

地方计划

38

130

153

51

39

411

16.80

部门基金

1

6

2

11

9

29

1.19

地方基金

16

57

31

129

1

234

9.57

民间基金

0

0

3

0

0

3

0.12

国际合作

0

0

0

0

0

0

0.00

横向委托

1

15

23

0

0

39

1.59

自选

16

56

999

90

10

1171

47.87

其他

30

19

152

5

14

220

8.99


    5、成果完成人情况
    根据我市科技成果项目完成人基本情况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度,我市从事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人员共计19766人次,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1)文化程度
    从2015年登记的科研成果完成人员中看,92.23%的成果完成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人数为3056人,占15.46%;具有硕士学历的人数为5871人,占29.70%,硕士以上学历比2014年有所增长,本科学历的人数为9303人,占47.07%,研究人员的素质、学历都有明显的提高。

    2)年龄结构
    科研人员的构成也逐步年轻化,在2446项成果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科研人员占成果完成人总数的74.19%;其中,35岁以下的人数为8160人,占41.28%;36-45岁的人数为6505人,占32.91%;46-55岁年龄段的共计3860人,占19.53%;56-65岁的人数为1023人,占5.18%;65岁以上的共计218人,占1.10%。科研人员构成进一步年轻化,中青年科研人员逐渐成为了我市科研的中坚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市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必将对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技术职称
    从技术职称结构来看,2015年的登记成果完成人员中,具备副高级以上人员为8361人,达到完成人员总数的42.31%,占据了科研人员的主要比例。其中:院士9人,占0.05%,正高级技术职称3055人,占15.46%,副高级5297人,占26.80%;其次是中级技术职称7253人,占36.70%,初级技术职称的研究人员2358人次,占11.93%,其他研究人员1794人,占9.08%。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称人才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一支新生力量,理论功底扎实,思维层次较高,善于改革创新,发展势头较好,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高职称的科技人才已经成为了科技创新队伍的中流砥柱。


    4)单位属性
    从成果属性来看,企业、大专院校是科技成果研究的主体,大专院校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高校是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重要基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年登记的完成人中,大专院校研究人员3317人,占16.78%;科研机构1366人,占6.91%;企业11204人,占56.66%;医疗机构2572人,占13.01%;其他人员1307人,占总人数的6.61%。说明企业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6、按研究形式分类
    2015年登记的成果中,与院校合作的成果175项,占成果总数的7.15%;与研究院所合作的成果57项,占成果总数的2.33%;与企业合作的成果234项,占成果总数的9.57%;与国外合作的成果6项,占成果总数的0.25%;独立研究的成果1959项,占成果总数的80.09%;其他的成果15项,占成果总数的0.61%。说明我市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但缺少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详见表六《2013-2015年度成果登记按研究形式分布汇总表》和表七《2014年度研究形式按成果完成单位分布汇总表》

2013-2015年度成果登记按研究形式分布汇总表

         年度                 研究形式

2013

2014

2015

与院校合作

238

178

175

与研究院所合作

7

53

57

与企业合作

202

208

234

与国(境)外合作

13

6

6

其他

27

6

15

独立研究

1898

1929

1959

合计:

2385

2380

2446



2015年度研究形式按成果完成单位分布汇总表

      完成单位   研究形式

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医疗机构

其他

合计

与院校合作

12

29

95

21

18

175

与研究院所合作

7

14

20

10

6

57

与企业合作

14

52

153

3

12

234

与国(境)外合作

0

3

1

2

0

6

其他

1

6

2

4

2

15

独立研究

94

308

1201

284

72

1959


    7、经费投入情况
    据统计,2015年登记成果的实际资金投入总额为62.15亿元,其中,国家累计投入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4.83%;部门累计投入1.25亿元,占2.01%;地方累计投入2.31亿元,占3.72%;基金累计投入0.27亿元,占0.43%;自有资金累计投入49.20亿元,占79.16%;银行贷款累计投入5.08亿元,占8.17%;其他资金累计投入1.04亿元,占1.67%。


    按单位属性分布,科研院所经费投入额为2.24亿元,占投入总额的3.60%;大专院校经费投入额为3.84亿元,占投入总额的6.18%;企业经费投入额为54.93亿元,占投入总额的88.38%;医疗机构投入额为0.25亿元,占投入总额的0.40%;其他为0.90亿元,占投入总额的1.45%。2015年大专院校对于科研的投入大幅增加,说明大专院校对于科技研发越来越重视。

    三、我市科技成果应用情况
    1、成果评价水平情况
根据对2015年登记的2263项应用类科技成果进行统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67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2.96%;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266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11.75%;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有524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23.1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365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16.13%;达到国内一般的成果有31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1.37%,未评价的成果1010项,占应用成果总数的44.63%。成果水平基本与近两年持平。说明我市研发和创新的能力与水平不断增强,科技评价体系得到了完善。详见表八

2013-2015年应用类科技成果按成果水平分布

成果水平

2013

2014

2015

成果数

构成%

成果数

构成%

成果数

构成%

国际领先

63

2.88

61

2.82

67

2.96

国际先进

336

15.34

313

14.45

266

11.75

国内领先

810

36.99

767

35.41

524

23.16

国内先进

331

15.11

277

12.79

365

16.13

国内一般

21

0.96

36

1.66

31

1.37

未评价

629

28.72

712

32.87

1010

44.63


    2、成果所处阶段
    据统计,2015年登记的2263项应用类科技成果中,处于实验室、小试等初期阶段的414项,比去年增加了32.69%;处于制备样机、试样等中期阶段的289项,比去年减少了3.34%;处于大规模、大范围并已产生经济效益的成熟应用阶段的1560项,比去年增加了0.32%。

    3、成果应用情况
    在2263项应用成果中,处于产业化应用的成果1259项,占应用类成果的55.63%;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成果651项,占应用类成果的28.77%;试用阶段的成果204项,占应用类成果的9.01%;应用后停用的成果3项,占0.13%;未应用成果146项,占6.45%,其中,由于管理问题造成未应用成果22项,占未应用成果的15.07%,由于技术问题造成未应用成果69项,占未应用成果47.26%,由于市场因素造成未应用成果8项,占未应用成果5.48%,由于政策因素造成未应用成果16项,占未应用成果10.96%,由于资金问题造成未应用成果31项,占未应用成果21.23%。近三年,成果的应用率较好,各个科研单位对成果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成果未应用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以及资金问题,以下为近三年科技成果应用情况,详见表九

2013-2015年成果应用情况

年度

已应用成果数

未应用成果数

项目总数

项目数

%

项目数

%

2013

2121

96.85

69

3.15

2190

2014

2051

94.69

115

5.31

2166

2015

2114

93.42

149

6.58

2263



    成果应用情况按单位属性划分,其中,科研机构占已应用成果的4.30%;大专院校占已应用成果的10.64%;企业占已应用成果的68.21%;医疗机构占已应用成果的12.44%;其他单位占已应用成果的4.40%,说明企业的科技成果应用比率较高,未应用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详见表十

成果应用情况按单位属性划分明细表

应用状态

科研机构

大专院校

企业

医疗机构

其他

总数

产业化应用

24

88

1063

53

31

1259

小批量或小范围

41

82

332

148

48

651

试用

26

55

47

62

14

204

停用

 

0

3

 

 

3

未应用

17

44

25

54

6

146


    4、成果应用行业
    2015年,我市2263项应用类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20大行业中,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2263项应用技术成果按应用行业进行分类分析可以看出,应用于农、林、牧、渔业的成果有240项,占10.61%;采矿业155项,占6.85%;制造业581项,占25.6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8项,占4.77%;建筑业148项,占6.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45项,占6.4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97项,占8.7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105项,占4.6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57项,占2.52%;卫生和社会工作471项,占20.8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7项、占0.75%。从数量统计上显示农、林、牧、渔业和卫生、制造业、社会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成果数最多,其次是采矿业、软件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四、我市科技成果登记呈现的特点
    1、企业成果应用比率相对较高
    由于企业的研发更接近于市场,注重实效性和可行性,因而得到的应用比例就大,而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部门,其项目资金多是从政府的计划项目中获得,对市场需求的考虑就不如企业,因而在成果应用方面就与企业的科研活动不可比。企业已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几年来我市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2、科技投入不断加大
    2015年登记的成果经费共投入近62亿元,其中企业投入约45亿元,体现了科技型企业对于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视,既提升了科研成果的质量,也推动了企业自我转化及研发信心,使登记数量也大幅增加。
    3、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中青年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中青年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带动作用,完善人才引进和发展机制,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经过加快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提升科研人员的质量和层次,并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激励机制,营造出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为我市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科技创新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潮流所向,是构建发展新优势的大势所趋,是建设美丽天津、实现城市定位的关键所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更加自觉地承担创新驱动发展的重任,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不断强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