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分析  >> 地方成果统计区

2003年国家重大科技计划成果综述

  2003年上报到国家科技成果库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共387项,其中,863计划项目成果177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成果169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成果34项,其他项目成果7项。根据上报数据统计显示:

  

  一、多数重大科技成果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并且产业化前景及经济效益显著

  

  据统计,387项重大科技计划成果中,有重大推广应用价值,并且产业化前景及经济效益显著的成果占61.19%,其中,863成果占55.85%,科技攻关成果占36.84%。

  387项成果中投入应用的成果有60多项,比例约15%;新增经济效益约258亿元,平均单项成果新增经济效益4亿元以上。其中,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6号” 在全国18个省(区)推广应用面积2200万亩,新增社会效益21.26亿元;中油杂2号油菜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800万亩以上,创经济效益近18亿元;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关键技术项目已承接5艘船的造船合同,将为国家创汇8.1亿美元;沈阳市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累计新增产值29.7亿元。

  另外,387项重大科技计划成果中,约有80项成果(比例约20%)技术相对成熟,有巨大推广应用价值,产业化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另外,从成果的成熟度看,重大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及产业化的条件也较好。据统计,387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形成产品的成果比例为48.06%(其中,863成果比例为55.38%,科技攻关成果比例为43.55%),中试或小试的产品比例为27.39%(其中,863成果比例为26.14%,科技攻关成果比例为34.12%),实验室或样品阶段成果比例为10.59%(其中,863成果比例为12.50%,科技攻关成果比例为5.29%)。

  

  二、重大科技成果多出自科研机构,地域分布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据统计,2003年科研机构、企业和大专院校登记的重大科技成果分别为195、100和80项,分别占登记成果总量的50.39%、25.84%和20.67%(其中,863成果数量分别为107、38和31,分别占60.45%、21.47%和17.51%;科技攻关成果数量分别为54、61和44项,分别占31.95%、36.09%和26.04%)。

  各省市上报的重大科技成果数量以北京最多,134项(863成果58项,科技攻关成果48项),占34.62%,其次是江苏(36项,其中,863成果11项,科技攻关成果23项)、河南(29项,其中,863成果16项,科技攻关成果13项)、黑龙江(27项,其中,863成果14项,科技攻关成果13项)、安徽(20项,其中,863成果17项,科技攻关成果1项)、河北(18项)、甘肃(18项)、上海(17项)、山东(16项)、湖北(12项)、吉林(11项)、浙江(10项)、湖南(10项)、辽宁(8项)、福建(8项)、天津(7项)、陕西(7项)、广东(7项)等,重大成果基本上来自东、中部省市。

  

  三、重大科技成果自主知识产权比例较高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重大科技计划成果共申请专利823项,其中发明专利537项;授权专利248项,其中发明专利119项;发表论文4684篇,其中国际论文408篇;获得软件著作权460项,出版专著19部;制订标准14个,其中国家标准9个,行业标准1个;培育或研制生物、药物、材料新品种111个。平均单项成果申请专利2.13项,单项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39项,授权专利0.64项,授权发明专利0.31项,制订标准0.04项,发表论文12.10篇,远大于2003年全国登记成果专利、标准比例(据统计,2003年全国登记成果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为8.20%,标准比例为1.59%)。

  其中,863重大科技成果共申请专利498项,其中发明专利308项;授权专利139项,其中发明专利79项;获得软件著作权454项,发表论文2616篇,其中国际论文128篇;出版专著4部,制订国家标准8项。科技攻关项目重大科技成果共申请专利236项,其中发明专利159项;共授权专利88项,其中发明专利26项;共申请国外专利4项,获得授权3项;发表论文1137篇,其中国际论文69篇;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出版专著9部,新制订标准6项,研制出生物医药材料新品种20个。

  

  四、重大科技成果为我国农村粮食增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科技含量的成果和技术支撑

  

  2003年上报到国家科技成果库的387项重大科技成果中,863计划生物和现代农业领域成果101项,科技攻关计划和973计划农业领域成果分别为76项和4项,农业领域成果占登记重大成果总量的46.77%,其中,863科技计划成果占57.06%。

  2003年登记重大农业科技计划成果共培育出动植物和农药化肥及药物新品种105个,其中小麦新品种15个,水稻新品种17个,油菜新品种12个,马铃薯新品种3个,牧草新品种4个,棉花新品种2个,大豆和青贮玉米新品种各1个,花卉果木新品种3个;培育出优质肉用、蛋用鸡新品系3个,水禽新品系3个,优质肉用牛新品系1个;研制出肥料、农药、兽药新品种18项。可统计农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6372.60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08.84亿元。

  2003年登记重大农业科技计划成果共研发出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及产品50多项,畜禽高效优质饲养新技术20多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及工艺设备成果20多项。可控环境园艺作物动态生长模拟与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成果10项,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成果3项,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成果4项。其中部分技术已经推广应用并产生了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河南莲花味精集团采用谷氨酸发酵等系列新工艺年增效益超过3亿元;肉品加工系列关键技术和新产品使双汇集团年创经济效益超过1亿元;“水稻快速清茬免耕栽培技术”推广554.9万亩,增产稻谷15.92万吨,节约成果1.6亿元;大豆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体系与配套机械已在黑龙江省累积推广1000余万亩,平均增产12%~15%,累积增收大豆2.2亿公斤大豆,纯增效益4.4元;绒山羊绒毛生长机理及舍饲半舍饲营养调控技术已对内蒙占、河北、陕西、北京等省、市的600万只绒山羊推广应用,获经济效益1.5亿多元;高产抗逆蛋鸭新品系缙云麻鸭I系和Ⅱ系已推广1500万羽,在同等饲养条件下,比一般蛋鸭每只增产3.5kg,新增经济效益21840万元,新增1.5万个就业机会。

  

  五、重大科技成果在信息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展,为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及国民经济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3年,863国家科技计划信息领域各研究主题均取得重大科技进展,计算机软硬件主题上报重大成果5项,通信技术主题成果5项,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成果7项,信息安全技术主题成果5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成果1项,软件专项成果15项,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专项成果3项。

  计算机硬件方面,高性能通用CPU芯片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由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出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2号”样片功能测试符合设计要求,龙芯样机能运行完整的64位中文Linux操作系统,全功能的Mozilla浏览器、多媒体播放器和OpenOffice办公套件,具备了桌面PC的基本功能,为实现主频500MHz、SPEC CPU 2000测试分值超过300的64位通用CPU芯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新型网络服务器系统取得重大进展,浪潮天梭新型网络服务器系统开发成功并进入市场,打破了目前国内高端服务器市场被国外厂商的垄断的局面,有利于提高国家高端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实验的重要平台之一??高性能IPv6路由器研发成功,使我国网络计算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通信技术方面,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课题取得重大成果,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样机和核心芯片(EPON)研发成功;WDM超长距离光传输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课题重大成果,3000kmC+L喇曼放大160×10Gb/s光纤传输系统开发成功,为我国应用 ULH 系统奠定了技术基础。

  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面,自旋稳定静止气象卫星高精度定位原理和方法课题取得重大成果,风二号气象卫星图像定位数学模型建立并投入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观测图像的定位问题,成为我国气象卫星应用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机载SAR系统课题取得重大成果:0.5mm分辨率机载SAR系统和机载L-SAR实用系统开发成功,使我国高分辨率SAR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国内宽带雷达天线及收发技术、高精度惯导和稳定平台技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了我国SAR技术的创新能力;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课题取得重大成果,863电脑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规模达800多个县,应用推广累计面积5000多万亩,增产24.8亿斤,增收节支总额28亿元。

  信息安全技术方面,宽带无线IP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取得重大成果,无线局域网鉴别基础结构WAPI在无线局域网领域首次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标准达成同步,并适时解决了无线局域网产业在我国发展的安全瓶颈和一直以来由此而生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隐患,为政府、行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该技术扫除了障碍;公钥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取得重大进展,电子政务安全与应用支撑平台开发成功,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关键技术项目取得重大成果,可信Web Service系统开发成功,该系统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解决了异构平台间Web服务安全互访及可信应用整合的问题。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大专项方面,面向网络计算机的众志-863 CPU芯片及系统课题取得重大成果,研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北大众志-863CPU系统芯片及网络计算机,该芯片是迄今为止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功能最完整的CPU系统芯片(800万晶体管)。

  软件专项2003年在服务器操作系统内核、集成办公软件、桌面操作系统等技术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包括:Kylin操作系统 V0.8版(服务器操作系统内核课题成果)、永中Office 2003版(永中Office集成办公软件个人版课题成果)、中软Linux 4.2桌面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及其配套环境课题成果)、桌面办公套件(桌面办公套件课题成果)。2003年该专项还在智能手机嵌入式实时软件平台、面向通信行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和面向信息电器的嵌入式软件平台三个课题分别取得重大成果:智能手机嵌入式实时软件平台、面向通信行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和基于Hopen系统的信息电器解决方案。

  高性能计算机及其核心软件重大专项成果??国家网格主结点?联想深腾6800超级计算机??标志着我国在高端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开发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另一成果高性能商用计算机??曙光4000A在大规模机群计算、网格使能技术方面形成自己的创新特色,在SMP服务器主板、高速系统域网络等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网格化服务器体系结构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民经济信息化方面,2003年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在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电子政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40Gb/s SDH(STM-256)光纤通信设备与系统均取得重大成果,其中,“金融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制订了《金融业网间互联技术规范》和《金融业网间互联安全规范》,开发出多个金融、证券交易运营电子平台和业务系统;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S219二期工程” 以经济领域为重点,开发出证券、财税、银行、工商、网络媒体安全、法院信息系统安全等安全监控系统平台和安全管理系统平台,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金融业的信息化、安全化进程;“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课题开发出包括一批先进适用的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和支撑软件,可满足现代网络教育活动的需求。

  “电力系统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的一系列成果涉及电力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的总体框架、信息网络安全监控及管理平台、安全认证技术及其应用、基于PKI身份认证的认证网关、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加固规范、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评估规范,其推广应用将推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和安全化进程。

  

  六、重大科技成果使我国先进制造和自动化技术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3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机器人技术、精密制造与数控关键技术、先进制造基础件技术、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沈阳市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数据库管理系统(专项)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方面,“基于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的制造过程管理系统”和“基于高速以太网技术的现场总线控制设备”成果对带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和信息化升级有重要意义,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前者可实现制造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基于知识的网络化协同工艺规划、集成化数控制造、可视化制造过程管理与监控等;后者成功解决了高速以太网技术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层网络的通信实时性、总线供电、互可操作、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网络安全性等关键技术,为以太网在工业现场设备层网络的应用创造了技术条件,实现了从管理层、过程监控层到现场设备层等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各层次网络基于以太网的统一。

  机器人技术方面,“冶金工业MES系统的先进代码体系”为国内钢铁制造业提供以MES为核心的综合自动化解决方案和成套应用软件,其应用将提升我国冶金工业的自动化技术水平;“数控关键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支撑技术及应用”课题成果“新型高速五轴加工技术及设备”、“超精密球面加工设备”、“新型大型龙门式五轴联动混联机床”、“大型五坐标龙门铣削加工中心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化升级,部分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危险作业机器人”课题成果反恐防爆机器人的研制成果对我国反恐防恐斗争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管理系统专项方面,和佳新一代企业资源计划系统(NERP)为制造业信息化升级提供了一套集成性较强的自主数据库管理系统。

  精密制造与数控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汽车复杂零部件制造、智能化复杂模具制造设备和高性能数控机床研制的突破,“金属喷涂大型模具制造技术及设备” 形成快速模具制造集成技术,为汽车和模具制造企业提供了新产品开发和模具试制的新途径;“板料无模多点成形系统及成套技术” 代替模具实现板料的无模、快速、数字化成形;XHAE2720桥式定梁龙门加工中心和45°自动万能分度等附件铣头,实现五面加工功能,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TK6913B数控落地镗铣床有助于打破目前国内高精度、多功能大型镗铣数控机床的市场基本上被国外产品占领的局面。

  先进制造基础件技术方面,传感器产业化技术研究课题开发出核心技术先进并具备竞争力的传感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方面,开发出核磁共振仪、光谱全谱仪、电化学分析仪器等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科学仪器研制工作某一方面的突破,提升了国内科学仪器发展的技术水平。

  沈阳市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示范工程解决了成套装备数字化虚拟设计系统框架建模等16项先进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完成了基于WEB现场设备诊断维护系统等12套软、硬件系统,推广应用信息化软件415套,使示范企业主导产品平均缩短设计周期25%?30%,缩短制造周期20%?30%,降低成本10%以上,加快了传统产业向现代工业迈进的步伐,初步探索了一条老工业基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若干具有典型性、先进性和推广意义的发展模式,为沈阳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新材料领域,第二代国产化环管聚丙烯成套技术开发完成,使我国的聚丙烯成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纳米晶软磁合金及其制品产业化”攻关成果可以促进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和很多传统工业领域的老产品更新换代,对材料领域和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具有带动作用;“无机纳米颗粒增韧改性塑料制品工业化技术” 成功地解决了纳米CaCO3粒子在PVC、ABS等塑料中的分散及加工流动性问题,实现了工业化应用,为国内外首创;“镁合金压铸机”和“铝、镁合金微弧氧化系列设备” 成果促进了国内镁合金开发应用;“工业蒸汽锅炉节水成套技术”首次实现了工业蒸汽锅炉在接近零排污工况下的安全、经济运行;“数码印染及在线监控新技术研究”成果使我国纺织印染行业在中高速数码喷射印花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超晶格中的极化激元研究”成果开拓了微结构与材料物理研究的新领域,为开发新型微波和超声器件奠定了基础。

  

  七、重大科技成果促进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3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人口、能源、资源环境方面取得重大科技进展,对我国重大疾病诊断预防、后续能源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预报、环境监测,对于我国防灾减灾、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意义。

  生命健康方面,“白血病相关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及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研究成果丰富了对白血病发病原理的认识,在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诱导分化和凋亡治疗上获得了重要进展,有可能使APL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肿瘤。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方面,国产化深海液压工作站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深海极端条件下的液压工程的空白,而且为海底有缆观测与采样系统一电视抓斗(GTV)的总体研制提供了主要技术支撑;海底物理原位测试系统原理性样机及关键技术的开发成功,为将来研制深海原位系统做好了技术储备;液化天然气船分段成果的取得为建造我国第一条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气态膜法海水卤水提溴新技术” 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气态膜过程的大型化,使我国溴素质量达到国际上先进国家溴素标准水平,且对指导修改我国的溴素质量的新标准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海洋监测技术方面,“北太平洋鱿鱼渔场环境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分析与海洋环境要素产品制作系统”促进了海洋遥感和大洋渔业信息应用技术的发展;“极区卫星跟踪水文气象要素探测技术”课题成果“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提高我国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水平。

  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对虾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应用”、“海水鱼类虹彩病毒功能基因的鉴定及应用”、“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功能基因组的研究与应用”、“重大水产养殖病害监测”等课题成果为降低海水养殖业的病害损失,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气象预报和环境监测方面,“中国气象数值预报系统技术创新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数值预报模式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数值预报系统的升级奠定了基础;“我国重大气候与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及预测理论研究”课题组建立了江淮流域持续性强暴雨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统计物理模型,对强暴雨系统的中短期预报有重要参考和使用价值;“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水、土环境污染机理与调控原理”研究提出了城市空气污染形成的新监测方案及其新研究途径。

  能源领域,“效率10%的非晶硅/低温晶硅叠层薄膜光伏电池”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新型节能、储能技术的基础研究又提高了一个新台阶;“高温气冷堆氦气透平发电系统”课题成果“10兆瓦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实验” 对解决核能安全问题、提高核能的公众接受度、推动核能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