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 小麦近缘野生资源利用关键技术及品种改良
完成单位: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
研究起止时间: 2004.01 至2020.12 转让范围: 不转让
成果评价单位: 中科高博(北京)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成果推荐单位: 中科高博(北京)科学技术服务中心
所处阶段: 成熟应用阶段 评价方式: 机构评价
成果简介
.主要研究内容
本项目针对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实际,从国外引进小麦近缘种及人工合成小麦材料并进行抗性鉴定和亲本评价,针对野生资源的特点、本着性状互补和基因累加的原则,配置不同杂交方式的杂交组合,利用高效的单倍体育种技术提高远缘杂交育种的工作效率,总结出一套利用野生资源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的方法,创制出一批资源材料,同时选育出一批不同来源和类型的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

2.创新点
(1)从国外引进小麦近缘野生资源及人工合成小麦材料,针对东北春麦区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和逆境进行抗性鉴定和亲本评价。
(2)针对野生近缘植物的有益性状,按照性状互补、基因累加等杂交组合组配原则,采用顶交和回交的方式改良农艺性状和生态适应性,提高了野生资源的利用成功率。
(3)针对远缘材料自交稳定慢的特点,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提高远缘材料的利用效率,加快育种进程。
(4)利用远缘材料创制出一批中间材料应用于黑龙江省不同育种机构的小麦品种改良中,丰富了当地优异基因来源,拓宽了小麦遗传基础。
(5)利用粗山羊草与四倍体小麦杂交获得人工合成小麦,再通过与当地小麦品种杂交和回交的手段,选育出高产多抗新品种;利用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选育出两个抗旱高产新品种;利用引进人工合成小麦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出一个高产品种和两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这些带有野生资源血缘的新品种正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3.创新的科学价值(技术(系统管理)创新重要性,创新的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程度,对本行业的影响)
小麦遗传基础狭窄导致小麦育种难以突破瓶颈,然而,由于利用小麦近缘种进行远缘杂交的难度大,遗传基础狭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通过远缘杂交选育的品种更是极少。本项目在科学实验数据和育种实践基础上,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利用小麦近缘种的技术方法,提高远缘杂交育种的工作效率,并选育出一批小麦品种应用于生产。这为育种家利用小麦近缘种中的优异基因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项目中采用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关键技术指标胚状体获得率上比常规技术高4-8倍,是成功利用小麦近缘种开展远缘杂交的关键技术之一。
利用野生二粒小麦选育出的龙春3和龙春4,具有极强的抗旱性,在极度干旱条件下,仍获得过亩产868斤的可喜产量;利用人工合成小麦选育出的优质强筋品种龙春2,抗旱性和稳产性强,生产性能好,品质优异,2017年被评为全国十三个面包小麦之一。
Copyright 2001-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国科网 版权所有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主管单位: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京ICP备09035943号-33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97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