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统计分析  >> 成果统计年度报告

2020年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三)


第三部分  科技成果区域分布

一、总体区域分布
  按东、中、西部划分,中、西部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数量进一步提升,反映出地方科技成果登记中的区域差异。2020年,中部地区登记科技成果29192项,增长17.17%,占地方登记成果总量的41.66%;西部地区登记科技成果18101项,增长35.89%,占地方登记科技成果总量的25.84%;东部地区科技成果产出较上年小幅下降,登记科技成果22770项,降幅2.27%,占地方登记成果总量的32.50%(见表3-1、图3-1)。


   按经济区域划分,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实现成果登记数量的增长。珠三角地区登记科技成果4480项,同比增长16.70%;京津冀地区登记科技成果6145项,同比增长2.76%;长三角地区和东北地区出现下降(见表3-2)。



二、东部地区

   2020年,东部地区参与登记的省市共有18个,登记科技成果22770项。其中,登记成果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浙江省、广东省和河北省,登记科技成果分别为5444项、3302项和3216项。

1、成果来源构成

   东部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仍以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计划(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部门计划和地方计划)为主,占比为52.00%。其中,由地方计划资助的科技成果数量占东部地区科技成果登记总量的38.24%,远高于国家科技计划和部门计划资助的科技成果。部门基金和横向委托资助的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增长明显,增幅分别为16.98%和14.34%(见表3-3、图3-2)



2、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东部地区共登记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13021项,同比下降8.95%(见表3-4)。



   从技术领域分布上看,东部地区以先进制造领域科技成果最多,占比22.32%;其次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和新材料领域,登记成果数量占比分别为17.33%和16.94%(见图3-3)。



   东部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中,非自然、生态、环境领域成果占比为66.58%,较上年下降了1.19个百分点(详见附表8)。


3、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状态

   东部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产业化应用的比例最高,为50.89%;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占比为29.48%,未应用的成果占比为10.27%,试用的成果占比为9.18%(见图3-4)。



   通过对东部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效果抽样分析,14594项科技成果中,替代落后技术、工艺、装备的占比为34.78%,较上年增加7.23个百分点;填补国内空白的占比为29.65%;替代进口的科技成果占比仅为9.21%(见图3-5)。



三、中部地区

   2020年,中部地区参与登记的省市共有10个,登记科技成果29192项。其中,登记成果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安徽省、河南省和湖北省,分别为20168项、2524项和1729项。

1、成果来源构成

   中部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以自选成果为主,登记数量为22919项,占比高达78.51%;财政支持的各类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部门计划和地方计划)共计4322项,占比为14.81%,地方计划为3222项,占比10.60%,居第二位;部门基金、地方基金、民间基金、国际合作、横向委托和其他来源的科技成果1951项,仅占6.68%。其中,来源于民间基金支持产出的科技成果明显下降,降幅为72.41%(见表3-5、图3-6)。




2、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中部地区共登记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18071项,同比增长20.93%。从技术领域分布上看,中部地区仍以先进制造领域科技成果最多,同比增长31.93%,占比为34.34%;其次是电子信息领域,科技成果数量同比增长41.45%,占比为18.30%(见表3-6、图3-7)。




  中部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中,非自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占比为80.37%,比上年增长4.65个百分点(详见附表8)。

3、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状态

  中部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产业化应用的比例为45.27%;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占31.32%;未应用的科技成果占14.07%,试用的科技成果占8.81%(见图3-8)。



  通过对中部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效果抽样分析,21020项科技成果中,替代落后技术、工艺、装备的科技成果占比为65.53%,较上年增加1.26个百分点(见图3-9)。



四、西部地区

  2020年,西部地区参与登记的省市共有14个,登记科技成果18101项。其中,登记成果数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和四川省,分别为6171项、3050项和2148项。

1、成果来源构成

  西部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自选项目居首位,登记成果9052项,占比为50.01%,同比增长40.34%。财政支持的各类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占四成,其中,来自地方计划的科技成果5562项,占比为30.73%,同比增长54.11%(见表3-7、图3-10)。




2、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西部地区共登记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9936项,同比增长53.00%。各类高新技术领域登记的科技成果数量较上一年均有显著上升。其中,航空航天领域应用技术成果增幅居首位,同比增长171.83%。从技术领域分布上看,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成果数量最多,为2358项,占比为23.73%;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的应用技术成果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占比分别为21.13%和15.38%(见表3-8、图3-11)。




  西部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中,非自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占比为73.01%,较上年增长3.32个百分点(详见附表8)。

3、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状态

  西部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最高,为36.33%;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4.69%;未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15.20%,试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13.59%(见图3-12)。



  通过对西部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效果抽样分析,7240项科技成果中,降低成本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7.38%,较上年增加3.98个百分点;替代落后技术、工艺、装备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3.48%(见图3-13)。



五、东北地区

  2020年,东北地区共登记科技成果2127项,其中,黑龙江省登记成果数量最多,占比超过东北地区登记成果总量的50%。

1、成果来源构成

  东北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财政支持的各类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占七成。其中,来自国家科技计划的科技成果占东北地区登记成果总量的9.36%,地方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占54.87%,部门计划项目科技成果占5.69%(见表3-9、图3-14)。



2、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东北地区共登记高新技术领域成果1178项。从技术领域分布看,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成果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和现代农业领域,分别占东北地区高新技术成果总量的41.94%和26.06%;其他领域的应用技术成果数量及占比相对较低(见表3-10、图3-15)。




  东北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中,非自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占比为48.56%,比上年下降了1.90个百分点(详见附表9)。

3、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状态

  东北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科技成果比例最高,占比为45.53%;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0.65%;未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13.08%,试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10.68%(见图3-16)。



  通过对东北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效果抽样分析,7240项科技成果中,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6.41%;降低成本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0.78%,较上年增加1.23百分点(见图3-17)。



六、长三角地区

  2020年,长三角地区共登记科技成果8340项。其中,浙江省登记成果数量最多,占比超过60%。

1、成果来源构成

  长三角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来自财政支持的各类计划的科技成果占比62.87%,其中,来自部门计划的科技成果增幅最大,同比增长54.77%,占比为9.15%;地方计划项目科技成果数量最多,但较上年有所下降,占长三角地区登记科技成果总量的46.32%。自选项目科技成果有所减少,为1968项,占比为23.60%(见表3-11、图3-18)。




2、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长三角地区共登记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5840项。从技术领域分布看,长三角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聚焦在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登记成果数量占比分别为32.31%和25.96%。地球、空间与海洋领域的科技成果数量增幅较大,同比增长76.00%(见表3-12、图3-19)。


  长三角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中,非自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占比为75.41%,较上年下降了2.77个百分点(详见附表9)。

3、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状态

  长三角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比例最高,为67.87%;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21.54%;试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5.94%;未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较低,仅为4.61%(见图3-20)。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效果抽样分析,7275项科技成果中,替代落后技术、工艺、装备的科技成果占比为40.52%,较上年增加了15.36个百分点(见图3-21)。



七、京津冀地区

  2020年,京津冀地区共登记科技成果6145项。其中,河北省登记科技成果数量最多,占比超过50%。

1、成果来源构成

  京津冀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来自自选课题的科技成果1288项,占比20.96%。财政支持的各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科技计划、部门计划和地方计划)科技成果数量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占比合计为30.32%(见表3-13、图3-22)。



2、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京津冀地区共登记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1645项,较上年有明显下降。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成果占京津冀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总量的17.08%(见表3-14、图3-23)。


  京津冀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中,非自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占比为56.95%,较上年增长了7.23个百分点(详见附表9)。


3、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状态

  京津冀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中,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数量占比为30.88%;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7.43%;未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21.10%;试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10.52%(见图3-24)。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效果抽样分析,1827项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占比较高,为37.16%(见图3-25)。



八、珠三角地区

  2020年,珠三角地区共登记科技成果4480项。其中,广东省登记成果数量最多,占比超过70%。

1、成果来源构成

  珠三角地区登记的科技成果来源以地方计划为主,占比63.01%。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技成果仅占珠三角地区登记成果总量的1.38%,较上年下降明显(见表3-15、图3-26)。



2、高新技术领域分布

  珠三角地区共登记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2975项。从技术领域分布看,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现代农业领域的科技成果占比分别为19.97%、17.41%和16.03%。除航空航天领域外,各类高新技术领域科技成果数量均有所提升,核应用技术、环境保护、新能源与节能领域的科技成果数量分别增长了166.67%、66.89%和59.06%(见表3-16、图3-27)。



  珠三角地区登记的高新技术成果中,非自然、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占比为61.04%,比上年下降了5.60个百分点(详见附表9)。

3、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状态

  珠三角地区产业化应用的科技成果比例最高,为45.61%;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30.84%;试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13.84%;未应用的科技成果占比为9.58%(见图3-28)。



  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登记的应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效果抽样分析,2815项登记的科技成果中,替代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和降低成本的科技成果占比分别为30.80%和27.89%,较上年均有小幅增长。进口替代和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数量占比略有下降(见图3-29)。



WeChat 微信公众号
WeChat
Hotline 服务热线
Hotline